Heidelberg. Such an beautiful city not far away from Frankfurt and I felt so lucky I could visit this lovely place twice which was in autumn and spring respectively.
第一次聽到海德堡(Heidelberg),是因為大學時,教授在課堂上提到這部1964年上映的經典黑白電影《學生王子》(The Student Prince)在海德堡取景,因此讓這城市更加聲名大噪。這次來到海德堡,很幸運是美麗的春天,舒服的陽光讓海德堡顯得更加光芒耀眼。
Before Landing in Frankfurt
台北前往法蘭克福的飛時約14小時,航程中和好姊妹Lydia一起工作,時間過得特別快,重點是,這趟載到了志玲姊姊,看到女神本人開心雀躍,只要到了親筆簽名也心滿意足。
記得上次來海德堡是濕冷的秋天,當時與同事們前來只待了短暫的時間走馬看花,儘管如此,我還是有完整地介紹海德堡古城。
週末票 Schönes Wochendende
我們這次的是用週末票(Schönes Wochendende),如果計畫在週末出遊,但是從其他邦出發,就可以使用週末票,可以從1個人增加至最多5個人,價錢也會按比例增加一點,兩個人來回共44歐元,等於一個人單趟才11歐元超划算。
週末票的優點和巴伐利亞邦票是一樣的無限乘坐,缺點則是僅限於慢車或是電車,例如IRE, RE, RB或是S-Bahn。法蘭克福前往海德堡每半個小時就有一班車,我們搭最慢的火車RB,不用轉車的車程約1個小時30分左右。
千萬傻傻地坐到ICE或是CE等快速火車,心腸好一點的查票員可能會再收取原價,嚴格一點的就會以逃票(Schwarze)收取60歐元的罰款。
海德堡舊城區 Heidelnerg Altstadt
1386年所創立的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我曾經想拜訪的學校,也因為一本《海德堡之吻》,更讓我對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小城市充滿無限的浪漫想像。
中午出發之後的天氣都不算好,灰灰暗暗又下點毛毛雨,其實邁入冬天的歐洲,如果沒出太陽幾乎都是如此。
如何前往舊城區的古堡纜車?
海德堡這城市不大,我們搭33號公車從火車站往舊城區的路上,才發現市區其實很熱鬧,林立著很多商家,好想優閒地繼續待在這裡逛街。
最後一站下車之後,古城纜車有高達1,920m的Schloss(古堡)以及2,893m的Molkentur兩個定點可以選擇下車或不下車,再往上搭另一種收費方式。
於是我們先搭到最高Molkentur,由於天氣滿冷的,不太適合在山路上漫遊,於是我們又待在原車廂,隨著纜車往下回到Schloss,直接走往一旁的海德堡古城。
海德堡這城市不大,我們搭33號公車從火車站往舊城區的纜車站前下車,這次我選擇不花錢搭纜車,好天氣適合徒步上山,於是我們跟著人群爬上階梯與坡道,大約不到半小時就抵達古堡門口。
海德堡古城 Schloss Heidelberg
—第一次,秋天前來—
古堡真正的歷史起源於14世紀左右,直到16世紀經過多位君王的整修與改建之後,融合了哥德式、巴洛克式以及文藝復興等各時期的建築風格特色。卻因為30年來戰火的摧殘之下,使得古城至今仍看得到戰火所遺留下來的痕跡,與市區的彩色街景呈現一種強烈的對比。
伊麗莎白門,門上有一個裂痕,傳說是某位王者對家臣說,只要有人可以用牙齒將鐵製的門把咬斷,願意把整座城送給他,結果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巫婆,使盡力氣咬斷把手卻徒勞無功。
中庭式綜合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腓特烈宅邸(Friedrichsbau),正面刻有歷代王者的雕像。
我們從腓特烈宅邸左手邊,走進了一個地窖,姐姐們因為天冷而點了杯熱紅酒Grühwein取暖。
進了地窖之後,可以看到裡面有一個直徑7公尺,容量高達22萬公升的大酒桶(Großes Fass),據說是儲藏城民所釀造的紅酒,也是當時貴族收繳佃農葡萄酒最好的方式。
大酒桶旁往下走進去會看到一個人偶,佩克歐(Perkeo),當時16世紀專門掌管這個大酒桶的王宮大臣,但是因為平日都大量飲酒,大家都勸他以健康著想少喝酒,沒想到卻因為喝了一杯水就因此暴斃身亡。
當時的君王為了紀念他,因此刻了一個木雕像在酒桶上,因此受海德堡人愛戴而遵奉為酒神,希望以後釀造出來的酒都很香醇美味,也成為歡樂人生的象徵。
再往其實往裡面走滿陰暗的,待一會兒就出來了。裡面維持破破舊舊的感覺,繞一圈就差不多看完。
走到陽台,會看到一個凹進去的鞋印,這是大家傳說中”情夫的腳印”,挺有趣的。
這裡可以眺望整個海德堡最精華的景緻,橫跨內卡河(Neckar)的卡爾.西奧多古橋(Karl-Theodor-Brücke),也就是「哲學家之道」(Philosophenweg)。城市的紅磚屋瓦兩旁是秋天橘黃色的樹林,有陽光的話,這幅畫面一定更加迷人。
—第二次,春天前來—
我們這次並沒有買票參觀海德堡古城,正在拍照的同時有一位德國阿伯走過來跟我們聊天,他在大學裡任教,也認識幾位從台灣來的學生。
從古堡沿著原路往下走的同時,發現這條路上應該都是富有人家的別墅區,中午時刻非常安靜,偌大的庭院外面擺放的是名車,原來,這裡也有跳脫上商業氣息的住家生活。
星期天照道理說應該是德國商店的休息日,沒想到一些小商店還是有正常營業,也許是這城市有太多觀光客湧入,店家們也不想錯失任何做生意的機會吧!
我們隨意在一間冰店買了一球巧克力薄荷冰淇淋,愜意地走在街上吃起來,微風盪漾,整個城市像似跳起了華爾滋,一刻也不想離開這裡。
學生之吻咖啡館 Café Knösel
走到「學生之吻」咖啡館 (Café Knösel)門口,看到這經典的剪影,彷彿穿越了時空,想起了《海德堡之吻》這一書的內容,想起那間令人著迷的“學生之吻”巧克力的故事,浪漫而幸福。
終於走到這間傳說中的Knösel咖啡館,相傳是德國前總理柯爾(Kohl)最愛光顧的店,是街上最古老的咖啡館。不可否認,會想來海德堡完全是因為被很喜歡的旅德作家鄭華娟所寫的《海德堡之吻》這本書所吸引。我相信,一定同樣有很多台灣觀光客因為這故事而前來朝聖。
而這間咖啡館的”學生之吻”(Studentkuss)的故事很可愛,傳說源自19世紀初的德國,當時學生間不能大方談戀愛,千金小姐都有女僕陪伴著,因此情人間用這名為"吻"巧克力當做傳遞愛意的信物。
老德先先將”吻”巧克力飄洋過海寄給華娟姐姐,代表他的愛意,這真的很浪漫,如果是我,一定感動到流下眼淚。
我印象中與接觸的德國人雖然看似嚴肅,其實內心也是充滿熱情的,只是他們不那麼像南歐國家的人容易表現出來,需要一點時間才會看到他們可愛的另一面。
卡爾.西奧多古橋 Karl-Theodor-Brücke
海德堡古橋,又稱卡爾.西奧多古橋(Karl-Theodor-Brücke)前有一個手持鏡子的猿猴像,聽說摸了鏡面會帶來財富,年關將至,大家趕緊多摸幾下,希望新的一年,能有美好的收穫。據說我們的頭要這樣套進去猴子的頭內,才會有好運。
海德堡古橋前的城門口,守護著整個海德堡,兩座白色的尖塔其實是當初是個陰暗的牢房,以現代的角度來看,造型十分可愛。
兩百多年的古橋,有9個拱門,橋上的雕像分別是選帝侯卡爾‧鐵歐德(Kurfursten Karl-Theodor)以及希臘神話中女神雅典娜(Pallas Athene)。
座落在高崗上的海德堡古城,我站在橋墩上眺望著內卡河(Neckar)畔優美的景緻,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包括世紀大文豪歌德也醉心於海德堡的原因之一吧。
儘管這次仍是沒有前往海德堡大學和學生監獄,最重要的是能夠和好朋友一起前來,彌補上回的缺憾,也替我們繼華欣小旅行之後寫上美麗的一頁。
—第一次,秋天前來—
沒想到,雨越下越大,大家都沒有帶雨傘出門,只好快步疾行穿梭在蜿蜒的巷子裡,回到原本下公車的地方。很可惜只在山下停留短暫的時間,如果天氣好的話,我想,在小城裡漫步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
好喜歡德奧地區,這種童話故事裡才會看到的彩色木房子。
雖然很多古堡城市都有些雷同處,沒有太驚豔的視覺效果,每次來德國,其實只要用心感受,每個小城市其實都有不一樣特色與所要傳達給人們的訊息。
這次海德堡之行的時間非常短暫,最可惜的是,沒有前往最重要的海德堡大學以及著名的學生監獄,儘管”學生之吻”的商店十分商業化,能夠感受到當時傳達愛意的象徵,仍是我此行最美麗的收穫。
好可惜,晚一個禮拜來,就可以體驗海德堡的聖誕市集了!
法蘭克福市區 Back to Frankfurt
— 回海德堡火車站的路上 —
歐洲盃快要開始了!飾品店也不忘賣德國國旗的耳環呢!
德國人超可愛且自律,資源回收桶旁的酒瓶都擺放整齊。
—第一次來,秋天的法蘭克福市區—
晚上實在太冷,吃韓國豆腐鍋取暖,韓國老闆一聽到我們是空姐,露出開心的笑容稱讚我們好漂亮,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堅持一定要跟每個人握手說謝謝,歡迎下次再來!
意外發現PRIMARK超好逛的。
Love,
Copyright © GWANMIA,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文創作,版權所有)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