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you tired eating the restaurants which are recommended in the tour guide? Let me share with you something nice around the uni.
否吃膩了旅遊書上所介紹的傳統德國美食?若是不想大啃豬腳或香腸配啤酒嗎,那前來體驗慕尼黑大學周圍的文藝氣息吧!搭地鐵至Universtität站,徒步不遠即可抵達。
位在土耳其街(Türkenstraße)轉角,Shellingstraße上有著不少店內坪數不大,新穎風潮的裝潢,與開放式的廚房與吧台的餐廳,端上桌的主菜基本上都是出乎意料地美味,為舌尖帶來味蕾上的奇妙驚喜,彷彿有種抱著冒險期待的精神用餐。
由於慕尼黑距離義大利很近,所以在慕尼黑的美食不僅只有德國傳統家鄉菜,在街道上也常見義式餐廳。所提供的輕食從早餐到晚餐,廣受年輕學生與上班族的歡迎,有些餐廳都會有每日特餐(Tages Angebot)只限用於午餐時間。
午後靜謐的時刻,用餐完點杯咖啡或是看本小說,若有多餘時間,起身在周圍散步感受這高貴獨特的學院氣息,感受這少了繁雜的人潮與充斥著觀光商業,卻多了學生單純的浪漫美好,另一個慕尼黑的新風貌。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
My Oktoberfest Trip and Outfits | Munich |Germany
Amsterdam to Munich| Summer Holidays
Christkindlmarkt | Munich Christmas Market | Germany
Best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 Route in Munich | Germany
Popular Activities in Autumn Munich | Germany
慕尼黑大學 Ludwig-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1472年創立的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ünchen)為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理工學院排名世界前幾名。
踏進這裡的感覺如同當時第一次踏進維也納大學( Universität Wien)的心情一樣,古典的學院氣息瀰漫,建築和學院的風格也和維也納很像。
不過,大學總部的教室基本上是給大型演講課或是文學院上課的,其他如科技或醫學等科系大樓都是座落在附近的區域,這裡並沒有實際的大學校區,和亞洲與美國的大學風氣也極不相同。
這群醫學院的學生很可愛,在黑板上說他們愛醫學。
我的好友Natalija是建築系的高材生,帶我來科技學院(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unich)的樓頂看夕陽,這裏可是理工學院的秘密基地,這裡設有咖啡和吧台,唸書唸累了可以小酌一番,真希望自己也能夠在此唸書。
大學書店咖啡館 Lost Weekend München
慕尼黑大學附近這間最大的書店咖啡館(Lost Weekend München)都被大學生們佔滿,裡面實在太有文藝氣息,可以在此點杯咖啡或小蛋糕,唸書寫作業,或是閒置在此一整個下午上網,都覺得能量滿分。
大學城書店咖啡館裝文青,走在大學路上裝大學生,店內的這些書籍都可以購買或在此閱讀。
我最喜歡在大學附近這間Black Bean 點杯熱可可,這裏的人比較沒有像Lost Weekend München人多吵雜,一個悠閒的午後靜靜地看書,如果時間可以暫停,待在這裡久一點是多麼美好的享受!
在大學城書店看到的明信片,很喜歡這句話:Do what you LOVE, LOVE what you do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傳統德式料理餐廳 Atzinger Löwenbräu
這間傳統德式料理 Atzinger Löwenbräu,位在大學附近Shellingstraße上,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間店,如果想要吃比較偏德式的食物,這裡是很多當地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店內氣氛很熱鬧,菜色也很美味。
卡杜大學旁咖啡店 Cadu – Café An der Uni
這間大學對面的Café An der Uni 菜色不是純德國料理,我的這盤比較偏向墨西哥或南美的食物。
沙拉創意料理 dean & david – fresh to eat
dean & david – fresh to eat 也位在大學附近的Shellingstraße上,在德國、 瑞士 、奧地利 、盧森堡等德語區國家都設有不少連鎖分店,店內有各式各樣的沙拉新口味選擇,搭配些微的碳烤牛肉或雞肉,一大碗非常的豐富美味,吃的健康也吃的美麗。
不得不說,施瓦本(Schwarbing)地區,真的不難看見一些有機的(蔬果)專賣店,教你如何吃得健康,以前不愛吃沙拉的我覺得好像在吃青草,現在才知道,原來新鮮的食材和搭配的醬料,才是讓沙拉變得更好的重要關鍵。
德國連鎖漢堡店 Hans im Glück
這間起源於慕尼黑的Hans im Glück 漢堡, 源自格林童話「幸運的漢斯」,店內的裝潢風格新穎以及強調有機的健康飲食,受到廣大年輕人的喜愛,也是採用有機肉類,是目前德國知名的連鎖餐廳,在大學附近Shellingstraße上也有分店。
快樂午餐時光,當差不多年齡層的亞洲女孩們在討論八卦和說男友壞話的同時,這兩位優秀的女孩們,一位唸醫學院的義大利女生Beatrice,一位念工程系的秘魯女生Pamela,正在認真地和我聊環保與全球暖化的議題。
Pamela説她如果以後回到利馬(Lima),要自己開一間環保公司,Bea說他們家屋頂現在都是用太陽能電板吸收日照…。正當全世界的人(包括我的房東太太)都在關心這個地球生病的同時,突然有一種身在台灣的我們,是不是太幸福,太沒有憂患意識了呢?
漢斯在故事結尾所說的話,也成為店內的主旨:“SO GLÜCKLICH WIE ICH, GIBT ES KEINEN MENSCHEN UNTER DER SONNE!“ 「太陽底下沒有人比我更快樂的了。」
日本料理餐廳 KUSHI-TEI OF TOKYO
這間是日本人也推薦好吃的餐廳。
台灣/中式料理 Spezialitäten aus Taiwan – A KUO
這是唯一我絕對不會說,有多好吃的餐廳,只是因為它是台灣餐廳,所以我也記錄下來。對我而言,只要踏出了亞洲,我都不會覺得任何一間中式或台式料理在德國有多道地,而且想到這樣一盤價錢貴鬆鬆10幾歐元,在台灣可以點超過三盤了。
謝謝我的歐洲好朋友們都很捧場,來這間聽都沒聽過的台灣餐廳,他們也分不出到底真正在亞洲吃的口感差別在哪裡,現在才知道原來老外沒有share food的習慣,真的超有趣的。
施瓦本地區的皇室特色建築 Royal Architectures in Schwarbing
這一區是以前皇宮貴族(哈布斯堡家族)喜愛聚集的地方,充滿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嬉皮年代也是重鎮之地,所以這裡的樂團也很盛行,更是慕尼黑人最愛來喝咖啡,享受週末悠閒時光的好去處。
施瓦本(Schwarbing)是我在慕尼黑最愛的地區,除了悠久的皇室歷史之外,鄰近大學和博物館地帶,這裡如同慕尼黑的SOHO區,街道上充滿著異國餐廳、個性商店與時尚風格的酒吧,充滿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嬉皮年代也是重鎮之地,更是慕尼黑人最愛來喝咖啡,享受週末悠閒時光的好去處。
二戰後,德國幾乎遭到損毀,慕尼黑也難倖免,不過嬉皮年代年輕人都無心在重建家園,將重心都放在玩音樂上面,曾經有4萬個年輕人和警察在此爆發衝突,不過,由於1972年慕尼黑被選為奧林匹克的舉辦城市,因此才積極將城市全部重建,直到現在維持完整乾淨的模樣。
越知道慕尼黑的歷史,越會喜歡這個地方,就像在維也納一樣,實在有太多藝術和歷史故事可以去探索,分享旅遊書上非觀光客會來,當地人公認不錯的中西式餐廳(館)。
慕尼黑自由廣場 Münchner Freiheit
Münchner Freiheit (慕尼黑自由廣場)藍線6號地鐵站走出來,位在慕尼黑北部的施瓦本地區(Schwarbing)的廣場,距離英國花園(Englisher Garten)很近,同樣是屬於慕尼黑的高級居住地段,這裡也是名人聚集與出沒的地方。
周圍座落了不少精緻的特色小店,有些建築物的外觀仍保留著建築風格,多半有亮片裝飾的房屋通常是早期皇宮貴族的住所。但這間可愛的紫色房屋我不確定,也有可能只是裝置藝術。
難得天氣實在太好,某天下午捨不得回家,誤打誤撞走到高級住宅區Friedlichstraße,眼前這一切好不真實,這裡也是德國時尚部落客外拍的好景點,我因此拍了很多美麗的街景,理想的住家生活,大概只能在夢裡幻想(笑)。
馬術學校附設餐廳 Universitäts-Reitschule
這間位在英國花園內的 Universitäts-Reitschule,既是馬術學校同時也是一間高檔餐廳,聽說這也都是政商名流愛來的地點,我這什麼都不是的亞洲人,很幸運因為朋友們的關係,有機會能夠踏進有錢人的世界瞧一瞧,其實也滿特別的。
坐在二樓戶外享用午餐的同時,還可以看見馬兒在馬場內小快跑,而且不用擔心會影響味蕾,這大概是富有人家的樂趣吧。
伊莉莎白傳統市場 Elisabeth Markt
Elisabeth Markt (伊莉莎白傳統市場)的起源是,這一帶是奧地利皇后Sissi 每年都會來喝咖啡且跳舞的地方,有些當時的店鋪仍完整保留下來,這裡還有上百年的麵包店。隔一條街是Franz Joseph Straße,是以她的丈夫奧地利國王法蘭茲. 約瑟夫的命名的。
在這間特色咖啡館 Brotzeiten,點了超美味的早餐,吃完好幸福。
現代藝術風格的餐廳 Arts ’n’ Boards
這間具有現代藝術風格的餐廳Arts ’n Boards,我卻因為沒有很餓,隨便亂點了非常德式的早午餐,水煮白香腸和蝴蝶餅。
德國人在將白香腸當早午餐(Brunch),一上桌時有點傻眼,一開始還不知道該如何吃它,原來是要將外皮剝開,再用刀子將白香腸切成小塊,再用叉子沾上特製芥末醬,口感清爽美味。
坐在戶外陽光下吃午餐,這道餐點叫Mr. Cheese。 對,全部都是起司(苦笑)。每次來這間餐廳都點了出乎意料卻不知道從何吃起的料理,我不是歪國人,叫我中午只吃一盤起司,我會受不了啦,下次我還是乖乖點熱騰騰的義大利麵才不會踩到地雷。
希臘平價小餐館 MYKONOS
這間是希臘平價小餐館MYKONOS,這是我第一次吃到希臘家庭料理,希臘菜跟伊斯蘭菜相同的是,絕對不會看到豬肉,這裏菜色每天會稍微變化一下,但我總愛點牛肉配起司搭配米飯。
老闆的爸爸好像在電影裡面會變出魔法的爺爺,踏進這間小館總會有一種溫馨的感覺。
泰式餐廳 Longgrain Thai Cuisine
這間Thai Cuisine 泰式餐廳的商業午餐Menü 1,其實就是我們的糖醋雞柳飯套餐,前菜會送上炸水餃配上泰式甜辣醬,不得不說真的滿美味的,Menü 1真是大受朋友們的歡迎。
其實在歐洲,基本上亞洲菜的餐廳總是會融合各個亞洲國家的料理,泰國餐廳多半不是純賣泰國餐點,日本餐廳也是以此類推,就連旋轉壽司店都還有燒賣或中式小點,怎麼回事?(苦笑) 店家心態應該是這樣,反正外國人又分不太出來,只要好吃能賣出去就好。
越南小餐館 Koriander
別看這小小的越南小餐館 Koriander,到了用餐時間也是擠滿了老外客人,天氣冷的時候,我總愛點份牛肉河粉湯,記得在外站和組員吃飯,女生們也真的超愛喝熱騰騰的湯,因為超有幸福感的。
但這種大碗的湯麵似乎對外國人沒有太大的吸引力,我們的朋友們總愛點炒飯和燴飯之類的,我在台灣幾乎每天都吃的餐點,在國外都不會想一直吃雷同的東西,中西文化的不同有時候真的很有趣。
My Favorite Exotic Restaurants
知道慕尼黑還有哪些受歡迎的餐廳嗎?之前分享給大家的是學生地帶的餐廳(小館),現在要分享的是具有異國氣氛,我自己也很喜歡的餐廳。
超人氣義大利餐廳 L’Osteria
這間在 Münchener Künstlerhuas (藝術家之屋)一樓分店的慕尼黑超人氣義大利餐廳 L’Osteria,位在地鐵或路面電車的卡爾廣場站(Karlsplatz)的斜面街上。也許外觀看似一般的餐廳,一踏進店內,目光完全被華麗且古典的巴洛克式風格所吸引住,完全不覺得這裡賣的竟然都是義大利料理。
到了中午或晚上的正餐時間,總是吸引不少當地人或觀光客前來用餐,經常看見門口大排長龍,為的就是這裡超大份的薄皮比薩,當然,還有其他美味的義式料理。
義大利人很有趣,只要出了自己國家,他們都不太會點義大利麵或是其他義式料理,因為那一點都不道地,對於義大利人而言,PASTA要調理好吃可是非常重要的學問,尤其是他們國家的食物,所以會特別挑惕。至少,這家是義大利好友Beatrice說還不錯的餐廳。
她還說過,曾經在家煮飯,爸爸愛吃細長的Spaghetti但她不愛,她只想煮PSATA而和爸爸吵架,吵架的點竟然是為了「麵的形狀」,怎麼這麼可愛有趣。而且她還說,並不是義大利所有地區都吃的到比薩,我們的觀念看到比薩就想到義大利,其實是有點錯誤的,但PASTA確定是義大利人基本的主食。
有趣的是,你會在這裡看見一整桌的老外,一個人只點一大片比薩,就算吃不完,還是要一個人點一份,不太會看見他們互相交換口味嚐鮮。
這點跟我們的文化不一樣,到底是我們太貪心了還是怎樣,總是會多點一些,很多口味可以嘗試,但他們並沒有(很少)有「分享食物」這個習慣,這樣的畫面也實在也滿有趣的。
我在這裡點了一份夏威夷比薩,秘魯的好友Pamela被我說服一人一半,原本我要點另一個口味交換吃,但她一開始無法理解(分食),最後還是放棄我們就點一份各半吃。
重點是,這個獨家的檸檬芒果氣泡水(Lemonata di L’Osteria),好像調酒卻沒有任何酒精成份超好喝的,只有午餐時間才有,千萬別錯過了。
這裏的提拉米蘇也超級美味,用小湯匙挖一口放入嘴裡,美味在舌尖裡打轉,在附近逛完街再來這裡點份晚餐或甜點,感受一下這裡獨特的古典與熱鬧氣氛吧。
秘魯料理餐廳 NASCA RESTAURANT cocina peruana
位在Theresienstraße街上的這間外觀低調裝潢的Nasca,可是受當地人歡迎的秘魯料理餐廳。
秘魯(Peru),好遙遠又神秘的國度,好友Pamela就來自這裡,第一次到高檔的秘魯餐廳吃美食,她向我們介紹,這些各式各樣菜餚都是由不同品種的馬鈴薯料理而成。
最不能錯過的,就是來自秘魯,經典的Pisco Sour,但其實是有酒精濃度帶甜的飲料,與好朋友們聚會的愉快星期天晚上。
希臘料理餐廳 Restaurant Avli
這是我第一次踏進希臘料理餐廳,吃了正統的希臘餐,點了烤大黃瓜搭配烤餅,歐洲的食物總是看起來份量還好,不知道是不是澱粉的密度非常扎實,吃完一份餐總是很有飽足感。
這間希臘餐廳的特色就是,地下樓有保齡球場地,但不要期待像一般保齡球館有多高級,雖然樓上是高檔優雅的餐廳,樓下就只是一般娛樂成份而已。
德國小朋友們在樓上坐不住,跑下樓來看一看,一開始很害羞只敢看大家丟保齡球不敢玩,連跟他們照相都要問原因,嗯…不行。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爸媽非常保護小孩的肖像權隱私,連小學或幼稚園都不能亂照,除非經過他們同意才行,不然可是侵犯隱私。
他們最後還是跟我們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呢。
酒吧餐廳 Der Schlingel
餐廳的前身是「Mamasita」,在西文是指「迷人的女人」之意。Pamela也常常開我玩笑,說我是Mamasita。在國外這裡是非常正常的社交場合,氣氛佳音樂很棒,這裡的音樂都是熱情的拉丁美洲(西語)音樂。
整間店坐滿了年輕人,大家喜歡在此和朋友們聚會,這也是我好喜歡的一間異國餐廳。二樓是用餐的地方,一樓則是酒吧,中間有一個小小的舞池,基本上,歐美很多餐廳都是這種模式。
不過,當大家聽到喜歡音樂的同時,並不會特地跑到樓下跳舞,反而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邊享用晚餐或是喝著調酒,身體邊隨著音樂舞動。
女孩們愉快的夜晚。
Love,
Copyright © GWANMIA,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文創作,版權所有)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