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 me share with you what I’ve experienced related to Autumn and daily life stories in two months.
又到了秋天的季節,沒想到真的可以看到秋天超美的街景,巷子真的轉個彎就像一幅畫,而且這裡是高級住宅區,住在這裡真的好幸福,新鞋子踩在金黃色的葉子上,腳步很輕盈。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
My Oktoberfest Trip and Outfits | Munich |Germany
Amsterdam to Munich| Summer Holidays
Christkindlmarkt | Munich Christmas Market | Germany
Walchensee| Oberammergau | The New Discovery in Autumn Bayern
Schloss Neuschwanstein | Füssen | Autumn Germany
Best Shopping and Sightseeing Route in Munich | Germany
Best Restaurants around Ludwig-Maximilian University of Munich | Schwarbing | Munich | Germany
慕尼黑啤酒節 My first Oktoberfest
慕尼黑啤酒節,在巴伐利亞不叫Oktoberfest 而是die Wiese(綠茵)。
慕尼黑的起源是來自女僧侶,名稱最初的來源是來自於Munichen = 小和尚而來,相傳當時慕尼黑是由一群僧侶移居到伊薩河畔(Isar)而發展城市,所以啤酒節開始時都會由女孩騎馬遊行。
當地人說慕尼黑與其他德國城市不同,有五個季節,有春天、夏天、啤酒節、秋天和冬天,過了啤酒節才算是秋天。
對這裡的人而言,不只是喝啤酒而已,從1810年路德維希一世和泰瑞莎公主結婚的婚禮,演變成現在是親朋好友聚會的重要時刻,不管男女老少大家幾乎都穿著傳統服飾盛裝出席,大家穿著漂亮的衣服一起舉杯慶祝,也讓這傳統節慶格具特色。
慕尼黑的天氣多變化,超級幸運這週末是很好的天氣,溫暖的陽光伴隨著微風,啤酒節如同遊樂園般,除了冒險刺激的遊樂設施之外,巨大的摩天輪是啤酒節的地標物,在天空中緩慢地旋轉著。
啤酒節內的攤販所販賣的點心和德奧的聖誕市集雷同,除了啤酒是重頭戲,也有不少售賣愛心型的蜂蜜薑餅,上面寫著甜蜜的話語,或是水果串淋上熱騰騰的巧克力漿,我點了草莓巧克力,新鮮的滋味不在話下超級好吃。
女生們都穿著傳統洋裝Dirndl,而前來的當地男性總愛穿上一身引以為傲的傳統皮褲裝Lederhosen,對慕尼黑人而言,巴伐利亞文化根深蒂固早已經融合在生活之中,啤酒節期間女生們都會穿著一身美麗的Dirndl,走在馬路上或是出席各個場合,甚至在辦公室內工作的女性也會一同共襄盛舉。
這裏也是年輕男女尋覓伴侶或是約會的最佳場所,一年一度大家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女生們穿著華麗的傳統裙裝,不減時髦,編著浪漫的頭髮搭配著花環,展現出自己獨特的美麗。當然,隨著時代改變,女生也不一定要穿著裙裝,不少女性顛覆傳統穿著改良版的皮褲裝。
我終於穿上精心挑選的Dirndl,很開心圓夢來到啤酒節,可不要小看Dirndl的重要性,我這套最便宜也要100歐元起跳,如雜誌上用絲綢或是其他高級布料,所製作的夢幻花朵的洋裝起碼要200歐元以上。
我們最後還是選擇Paulaner,大太陽下所有人都在門外癡癡地等阿等阿,只要工作人員一釋放出名額,所有被擠在門口的人們將手臂舉到最高,我們只有兩個人所以比2!
疑?前方這個男生只比1也太好笑了,而且他還不是觀光客,這男生有點耍任性的口氣說,他口好渴只想來喝杯啤酒,結果等了一個小時還進不去,於是我們三個人奇妙的友誼就這樣開始!
等了超過一小時,就是為了這一公升啤酒!
來慕尼黑以前,對德國啤酒品牌的印象只有Paulaner酒廠,自從喝了Hofbäu或是Augustiner啤酒之後,他們也成為我喜愛的品牌之一。週末一位難求,各大酒廠的帳篷內擠滿著大口喝啤酒的人群,以及彈奏著傳統歡樂歌曲的樂隊。
這次只有釋出戶外的位置,不論如何仍是可以感受到這熱鬧的氣息,一旁真的有男子帶著誇張的啤酒帽子,站在桌上挑戰一口氣喝完一公升啤酒,所有人都為他加油鼓掌,整個場面不斷地歡聲雷動。
很快地,華燈初上的摩天輪,彷彿巨大的發光體在空中照耀著整個慕尼黑啤酒節現場,這世界最大的嘉年華,除了帶來了歡笑,也帶來了愛與希望,讓平常嚴肅的德國人在此時,才能盡情地展現最真實的自己。當然,最重要的是,啤酒節的魅力商機為慕尼黑政府帶來無限的觀光收益。
很有趣的是,啤酒節過後,這間位在新市政廳內的藝廊所展示的15件作品,攝影師靜待凌晨4點的時刻,啤酒節的15個帳篷清空的同時,在靜謐的深夜裡所拍攝下來的畫面,照片瑰麗華美,花點時間在藝廊用心感受這只有慕尼黑啤酒節才有的獨特風貌吧。
舊皮納可提克美術館 Alte Pinakothek
慕尼黑有許多值得觀賞的博物館,這些復古與時尚的博物館聚集的區域,德文統稱為 Kunstareal。「舊皮納可提克」 (Alte Pinakothek),被評選為全球六大美術館之一,Pinakothek是希臘文的藝術展示館之意。
好久沒有這樣仔細地逛博物館,沒有時差疲憊,沒有走馬看花的感覺真好,慕尼黑在文藝這方面真的做的很完善,星期天參觀國立博物館的門票只要1歐元,不愧是德國最富裕的城市。
I went to the Alte Pinakothek with a new friend to spend my Sunday afternoon. It’s really nice and it costs only 1 Euro for visiting!
館藏非常豐富,收藏了約7,000件的歐洲名畫,可以仔細欣賞文藝復興時期拉婓爾的《聖母子像》,館內展出的作品多半都是中古世紀前後的畫作,主題幾乎都脫離不了宗教,離不開耶穌和聖母瑪莉亞。
又到了秋天的季節,翠綠色的草皮上總是鋪滿著浪漫的橙橘色落葉,我在這裡恣意地翩翩起舞,心情好美麗。
逛博物館前的小插曲:
一早出門搭公車,才開沒多久前方竟然出現車禍,司機只好繞了一大圈高速公路,把整個慕尼黑繞了半圈,眼看和新朋友Beatrice相約逛博物館的時間快逼近,好不容易回到市區可以轉搭路面電車。
結果今天是慕尼黑馬拉松日,所有路上交通必須改道,這期間路面電車也都不運作,因為道路都被封鎖。什麼?!連計程車也不願意載我,只好努力踩著高根靴快走了15分鐘才到博物館,明明半小時內可以到的路程,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到。
新皮納可提克美術館 Neue Pinakothek
位在舊皮納可提克博物館正對面,館藏的作品如同名稱一樣是「嶄新的藝術陳列館」,所展示的都是19世紀末的青年風格為主的繪畫,著名的畫家如克林姆 (Klimt)的小品《音樂》以及梵谷的《向日葵》…等,都很值得去欣賞品味。
星期天門票也是1歐元而已,不妨週末時間前來,度過一個悠閒文藝的午後時光。
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 Museum Brandhorst
一打開慕尼黑的免費觀光導覽小手冊,馬上映入眼簾的就是這棟「布蘭德霍斯特博物館」 (Museum Brandhorst),位在博物館特區 (Museumareal) 的新、舊皮納可提克美術館對街。
整間博物館外觀都是採用彩色柱子裝潢而成,主要由德裔Matthias Sauerbruch 與 Louisa Hutton兩位建築師所設計,於2009年開幕。
博物館不論外觀或內部都非常新穎,外觀繽紛色彩的美學空間設計,時尚前衛,讓人有一種彷彿走入彩色鉛筆盒的空間錯覺。
聽當地人說白天是博物館,到了傍晚就是夜店,這裡也常會舉辦不少大型的活動 (Events),內部的展覽作品當然不用多說,以摩登現代藝術為主,類似紐約的MOMA美術館或是其他展示現代藝術的畫廊。
古代雕刻美術館 Glyptothek
交通: 地鐵U2、U8 Königsplatz (國王廣場站),步行兩分鐘。
位在卡洛琳廣場 (Karolinenplatz) 附近的「古代雕刻美術館」 (Glyptothek),希臘風格的支柱的外觀仿造雅典衛城而蓋,是路德維希一世 (Ludwig I)為陳列他喜歡的雕刻作品而建造的。
前往博物館的路上,一個小插曲讓我整個下午笑翻。
剛好Pheobe從倫敦來找我玩,她戴了今年秋冬流行的網紗毛帽,一位中年男子騎腳踏車經過,後來慢速跟我們平行前進,臉上是一種發現新大陸的驚奇笑容,邊騎車邊忍笑,竟然問Phoebe說:“Are you afraid of mosquido?” (妳害怕蚊子嗎)
啥?傻眼,他以為是蚊帳嗎?害我當場也大笑出來,哎呦,老兄,你不懂時尚也不要這樣問嘛,這在你們國家H&M也熱銷好嗎。
從美術館準備走回卡爾廣場的路上,桃紅色的楓葉,隨意走到私人住宅區,相機拍起來總是比不上肉眼看的美麗,牆上的這些楓葉都是真的!美到不可思議,我看著眼前這不可思議的漸層楓葉,不斷地驚嘆著好美。
慕尼黑讓我體驗最美麗的秋天,也許其他國家在楓葉季節也如此迷人,好想一直住在這裡。旅行不就是這樣嗎?故事與身旁的人們總是讓每次的旅程精彩加分,也令人如此難忘。
寶馬博物館 BMW Museum
搭紅線U3到Olympiazentrum (奧林匹克中心) 步行不到5分鐘,前方一棟高聳新穎的建築物,沒錯,那就是位在慕尼黑,令全球車迷瘋狂的BMW博物館 (BMW Museum),2008年重新裝潢後開幕,展示面積廣達5,000平方公尺。
在博物館外面,可以看見年輕男生正在帥氣地試跑車,那引擎聲聽起來真的不得不令在場的人停下腳步,眼睛為之一亮,看著這東京甩尾的賽車英姿。
當地人總是開玩笑說,只有開BMW才能交得到女朋友,而開賓士(MERZEDES-BENZ)則顯得老派把不到妹。但不得不說,周圍來來往往的車輛幾乎都是BMW,駕駛的人帥車也帥啊!
奧林匹克公園 Olympiapark München
讓我醉心的並不是BMW博物館,而是邁入秋天的奧林匹克公園 (Olympic Park)。這是1972年在慕尼黑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建立的公園,2006年世界盃球賽也是在此舉辦,常常也會有不少演唱會或是其他大型活動在此。
這裡就像個生態公園,好天氣可以在此爬個小山丘眺望慕尼黑市景,也可以在此騎腳踏車、慢跑、健行…,我的秘密基地。這是我去過所有歐洲國家中,最喜歡的一個公園。
當地人稱這裡是Oberwisenfield (Upper Meadow-Field),中文直譯是「上方的綠茵」。不少學生坐在遠方的大草皮上曬太陽看書,也有一家人在落下的楓葉堆裡玩互相丟楓葉的遊戲…。
秋天的樹叢,好像粉彩畫般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我坐在小山丘上享受著慵懶的暖陽,俯瞰眼前腳下一片不真實的美景,似乎有一種魔力,坐在這裡可以忘卻任何的煩惱,靜靜地發呆一整個下午也好舒服。
春天一片綠茵也是很迷人,我想,任何季節都有它獨特的美麗,如同新天鵝堡或是其他景點一樣,總是會讓人想一去再去,每一次總是可以挖掘不同美麗的臉龐。
旅程快要邁入尾端,我也愛上了這裡,慕尼黑。
紐芬堡 Schloss Nymphenburg
來到慕尼黑,如果市中心的景點與鄰近的博物館都已參觀過,不妨從中央車站搭乘路面電車前往郊區的紐芬堡,除了能感受當時巴伐利亞皇室的文藝氣息,更能親近大自然森林所施展的奧妙魔法。
紐芬堡,巴伐利亞選帝侯Ferdinard Maria於1622年為了紀念兒子誕生而蓋的避暑山莊,這個以凡爾賽宮店為範本的宮殿,是經歷幾代擴建並結合巴洛克和洛可可式建築風格而成,紐芬堡最重要的特色在於,它是倖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少數僅存的完整宮殿。
皇宮的前方正面是偌大的噴泉庭院,有不少白天鵝在湖中優雅地游著,後方是美麗的皇宮花園,綠色草皮上方,是不規則曲線的美麗花朵。天氣好的時候,紐芬堡也是當地人休閒的最佳去處,除了可以坐在花園周圍喝杯咖啡之外,也可以像個精靈般任意漫遊後方的小森林。
走進噴泉之家(Hirschgarten Brunnhaus),可以看見皇宮噴泉的機器運轉方式。
歐洲人很喜歡如此悠閒的戶外活動,散步除了當作是運動,同時也是一種與家人或朋友互動的最佳模式,途中也會經過小橋流水,自然界賦予的美景,總是令人流連往返。
有太陽照耀著的初秋很舒服,星期天走大自然路線,到紐芬堡皇宮後花園的小森林走一走,慢慢地深呼吸。其實,和老人聊天是最好練習德文的方式,這幾天語言能力又慢慢回來,電視聽懂70%了。
天氣變化溫差大的德國,人們口中常講的諺語是:“Es gibt kein schlechtes Wetter. Es gibt nur falsche Kleidung!” (沒有所謂的壞天氣,只有穿不對的衣服。)
這次陪Pheobe再來到紐芬堡,入秋時的德國天氣變化多端,冷冽的寒風吹來令人全身顫抖,但紐芬堡皇宮周圍一片美麗的澄橘色楓葉林,不禁讓人走向前去一探究竟。
進入了不知名的橘色樹牆小迷宮,我彷彿愛麗絲踏進了夢遊仙境,嗨!小兔子,不要跑等等我啊!
最後走累了,再到咖啡館點一杯咖啡和傳統甜點,在暖陽之下感受這大自然所賦予的生命力,這間皇宮咖啡館SCHLOSSCAFÉ IM PALMENHAUS,有名的是Windbeutel aus dem Palmenhaus,也就是奶油夾心的水果蛋糕。
我們在皇宮咖啡館一旁的店家點了傳統手工野莓蛋糕和藍莓蛋糕,鄉村蛋糕口感非常扎實,吃到新鮮的水果味,當地人很喜歡吃蛋糕同時配上一大球鮮奶油,不過我還是喜歡原味的口感。
我坐在店家前抬頭向上望去,第一次看見藍莓果一株一株在眼前,原來最愛的藍莓是這樣生長的啊。
紐芬堡皇宮另一項有名的景點則是從18世紀延續下來的瓷器工廠(Porzellanmanufaktur Nymphenburg),民眾可以散步沿著圍牆的工作室,透過櫥窗看見美麗精緻的瓷器作品。
其實,在歐洲許多的宮殿內,總是少不了充滿中國風味的瓷器擺飾或是牆面,可見當時洛可可風格在歐洲盛行,受到皇室們的喜愛與重視,如德國邁森的瓷器延續至今廣受歡迎。
生活大小事 Daily Simple life
『這個世界如同一本書,如果沒有跨出自己的國家去旅行,等同於只讀了第一頁而已。』
“Die Welt ist ein Buch, von dem man nur die erste Seite gelesen hat, wenn man nur sein Land gelesen hat.” – Fougeret de Moubron.
我的房東太太Rita是天主教小學退休的女教師,對生活要求上有一點picky,基本上,她是個滿熱心的女士。一開始為了晚上11點要關掉她房間內數據機的事情,讓我很不習慣,年輕人哪有這麼早就睡,重點是躺在被窩裡還不能上網的?
而且台灣和德國有時差,萬一重要的訊息到早上才看到覺得很沒安全感,常常不論手機或是筆電打字打到一半發現訊息傳不出去,就知道Rita跑去睡覺了。
Rita之所以會關掉網路,是因為她是個淺眠的人,數據機的藍色光會一直閃,而且會有機器運作的聲音,害她整晚睡不好。Rita看我這點無法跟她妥協,於是好奇地問:「妳都睡覺了為什麼還要用網路?」
她大概不能理解我們已經習慣用智慧型手機,可以半夜看到訊息之後,再立馬睡著的特異功能。補充一點,許多德國人(歐洲人)包括年輕人是不太用智慧型手機的 (這一兩年才開始普遍越來越多年輕人用),他們很有自己的想法,不希望生活被制約住,更不用說是老人家了,還是用只能收簡訊的一般手機。
儘管居住在德國大城市,不論是柏林或慕尼黑,買民生用品並沒有台灣這麼方便,隨處就有7-11或全家,但我卻不覺得少了這些對生活有多大的影響,因為這裡讓我減少物慾,擁有的,和台灣的生活截然不同,是個簡單滿足且健康的生活。
基本上,德國每間公寓總是會有寬敞的大廚房,不像我們外宿總是一間幾坪大,貴到要命的小套房,相較在台灣買外食,我真的很喜歡在超市採購今晚或是這幾天要煮的菜或是一些醬料,過著和台灣完全不同的生活。
傳統的德國人做事一板一眼,超市的生鮮蔬果基本上不太會有基因改造或是化學成分居多的問題,尤其看到bio有機標誌,絕對可以放心使用,當然價錢會貴許多。
突然想到一件很有趣的事,德國的dm連鎖藥妝店,是大家都知道的便宜有保障,就連大陸人來德國玩或是居住在德國的人,因為毒奶事件爆發,都把dm的奶粉全都搬光寄回家,導致dm有一陣子掛告示牌說,每人只限買一罐奶粉,其他家的安瓶也是。
德國老太太說,每兩個禮拜換一次床單是一個習慣。這裡天氣較為乾燥,他們晚上真的不太洗澡,早上起來才淋浴,而且天氣冷會開暖氣睡覺,留一些汗,所以床單換的很勤勞,只是我每天還是會照常晚上洗澡,對於這種常常換床單的習慣還是覺得需要適應 (懶惰,手攤 )。
德國人生活中有很多規矩,也難怪屋內和浴室都保持乾淨整潔。在這裏淋浴完要用小抹布把有噴到水的地方包括牆壁擦乾淨,然後開窗戶透風10分鐘才不會長壁霉。垃圾完全分類清楚,週末要一起大掃除。雖然一開始不習慣,後來也漸漸接受這樣的模式。
蜂蜜薑餅(Lebkuchen)是德國普遍看見的傳統甜食,外觀會做成很多種花俏的造型,記得聖誕市集常常會出現的愛心型的大餅,就是蜂蜜薑餅,只是這通常都拿來做裝飾用居多。
而真正可以吃的蜂蜜薑餅,口感介於餅乾和蛋糕之間,剛好房東太太從家鄉林堡 (Limburg) 帶來這麼可愛的大餅送給我當禮物,結果印有小女生的蜂蜜薑餅捨不得吃掉,竟然不小心放到過期了。
燈籠節 Laternenfest
德國的燈籠節 (Laternenfest),又稱為Martinstag,小朋友們都會拿著自製的燈籠尋找騎著白馬的Sankt Martin。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總之,教導小朋友的故事裡,Sankt Martin在白雪紛飛季節騎著白馬,看見一位在雪中沒有衣服可穿全身發抖的人,於是將自己的紅袍用刀子切一半分給他,因此人們歌頌Sankt Martin是個大好人。
下午5點家長們帶著小朋友們甚至推著娃娃車在教堂前集合,有些小朋友像法國洋娃娃一樣穿著斗蓬盛裝出席,手上都會拿著手工製作的燈籠。
一旁還有騎著白馬的人物就是Sankt Martin,接著穿著白袍的主教在門口開啟儀式,夜幕低垂帶領著大家隨他前進,所有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前往下一個地區,途中放著聖歌,過程約一個小時。
很幸運,能夠深入地看德國人是怎麼教育小孩,為何常常在書店裡還是會看到類似主題的書,或是雜誌裡相關的內容,親自走一趟才會明白,原來這國家的教育會這麼成功,是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用心去教育而成的,讓小朋友更能身體力行學Sankt Martin當個心地善良的人 (ein guter Mann)。
地下水渠道 Im Unterground von München
怎麼也沒想過會來參觀慕尼黑的地下水道,可別以為都是充滿垃圾污穢的地下通道,整個是乾淨且空曠到可以在這裡辦派對。地下渠道的管理與處置可是慕尼黑政府很重視的單位,影響到全慕尼黑人的生活起居,甚至包括慕尼黑啤酒節,地下管線的裝置與處理,都是由這些專業的人員來負責。
乍看像是塗鴉牆的公廁外觀,其實就是進入地下道的入口。沒想到連幼稚園(小學)的小朋友們的戶外教學,都換上了迷你工人服,親自體驗不一樣的工作環境。萬一鑰匙不小心掉進地下水道的洞孔,甚至還有提供免費撥打專線,幫你把鑰匙救回來呢。
開心做自己 Be yourself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歐洲白人他們願意跟妳當好朋友,妳怎麼能夠打進入他們的圈子?我想,就是不要害羞,勇敢做自己,真誠地對待別人。在台灣很難完全做自己,謙虛內斂是傳統美德,在國外一點也行不通。
身為亞洲人在外國人的世界已經是弱勢,如果不把自己最有自信的一面展現出來,別人不知道原來妳會的和妳懂的東西一點也不少,旅行是最好聊天的話題。語言當然也是很重要的條件之一,德文能夠講的比這些非德國的歐洲人還要流利,他們都會用一種崇拜的眼神看著妳呢。
記得很久以前我曾經分享過,第一次到維也納學生宿舍的時候,我在房間躲了三個禮拜才敢和同層的奧地利女生說話,因為以前的生活從來沒有跟外國人相處過,最後能夠征服很多困難,也替自己感到開心。
不過,在台灣的生活其實不會主動和西方人說話,工作除外,在飛機上如果知道對方會說中文,我一定會中文說到底,讓他們好好練習說我們的語言。
Beatrice上星期回義大利幫好友慶祝大學畢業,對義大利人而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刻。好友們會在大紙板上寫上關於這個人的搞笑押韻詩,然後整個下午紙板要放在街上讓路人檢視,當事人畢業生也要在一旁,接著晚上就是慶祝party,在他們小村莊有著這樣的傳統,真的好有趣!
『陌生的事物首先教會我們的是,想起自己的故鄉。』
Erst die Fremde lehrt uns, was wir an der Heinat haben. – Theodor Fontane
Can’t Wait to See You Soon!
14:30分,搭乘阿聯酋航空(Emirates),從慕尼黑機場Dubai International Airport前往杜拜轉機回台北的班機即將起飛,腦海裡浮現出一幕幕美好的回憶,彷彿從夢裡踏出場景的第一步,既不真實卻又內心踏實。何時會再回來? 不告訴你們,但我想很快,很快會再回來。
回顧第一次搭乘Emirates阿聯酋航空的夢幻A380前往慕尼黑。
在杜拜機場等轉機,排隊用餐卷買這家咖啡和餐點的時候,前方是一群中國大陸的大叔大嬸旅行團,站在收銀臺前的大嬸和收銀員正在雞同鴨講對話。
女收銀員:”Any drinks?”
中國大嬸:咖啡!(中文)
女收銀員(大概猜的出coffee):”Latte or cappuccino…?”
中國大嬸(聽不懂英文繼續大聲用中文說):我要咖啡!
女收銀員(再問一次):”Latte or cappuccino…?”
中國大嬸:咖啡! 咖啡!
我看女收銀員整個很無奈,有點哭笑不得,想到電影《救救菜英文》畫面。
於是職業病上身,自告奮勇上前幫他們一家人翻譯,結果三位大嬸要熱牛奶,大叔不要苦的咖啡?。當翻譯的感覺很好,幫助人的感覺也很好,相信我的旅程也會很順利。
—後記—
一位在慕尼黑的朋友說,傾聽心裡的聲音是最重要的,他常常用銅板決定事情,但其實在你擲銅板的同時,你早已知道心裡的決定。
– The End –
Love,
Copyright © GWANMIA,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文創作,版權所有)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