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sbruck, so happy to see her in the summer time. It’s my first time to travel as a solo traveler.
一個女生的德.瑞邊境–奧地利西部之旅-part 1.
施華洛世奇水晶世界 Swarovski Kristallwelten
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點子,想出”要跑完奧地利東、西、南、北以及中部”的目標,現在就只差西部邊境沒有去。Josephine這段期間要上課,我只好一個人規劃大致上的行程。其實在奧地利玩,除了維也納這首都比較要小心一點,其他地方的治安真的很好,民風純樸,比較不會擔心一個人到處走會有危險,而且女生常常容易受到照顧呢。
第一站鎖定Innsbruck (因斯布魯克),其實這個城市我已經去過兩次了,為什麼我還想要再去?原因很簡單,第一:我喜歡這裡給我感覺,非常有地方特色,居民很親切;第二:這裡是施華洛世奇水晶的原產地以及旗鑑店,可以幫親友買到比台灣便宜很多的水晶飾品,紀念品店也比維也納便宜;第三:我沒看過它春夏的樣子。
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 Snow Innsbruck|Salzurg| Amazing Alpan Trip|Austria
因河 Inn
及時搭上06:20的火車從維也納出發,坐了近五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Innsbruck。這一天出了個大太陽,是一個不炎熱,很適合出遊的天氣。出了火車後,我急忙地用電話卡打到青年旅館詢問有沒有空房間,結果卻令我很十分訝異及失望。
我急忙地搭了公車到市區,終於找到了火車站Information(諮詢處)和藹的老伯伯所推薦的民宿(Pension),但大事不妙,這兩天所有的大通舖全都被訂光了,連這家民宿老闆娘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就算是旺季也會有一兩個空床位。最後呢,我只好提著行李箱前往民宿老闆娘介紹的旅社(Gasthof),這一排在因河的彩色舊房子,幾乎都是有百年歷史的旅社或旅館,從市區走路到這裡並沒有想像中的遠。
旅社老闆娘是一個少婦,她一臉憔悴地抱著她那又哭又鬧的小嬰兒帶我走了四層旋轉而上的木板樓梯,將房間鑰匙放在我手心後,便哄著她的小孩下樓,留下我一個人獨自在這寂靜的樓層。
這是我第一次勉強花一晚32歐元住那麼貴的房間。雖然純白色枕頭以及棉被很乾淨整齊地放置在同色系的單人床上,但透過微微陽光照射下,仍可以用肉眼清楚看見飄散在空氣中的灰塵,害我狂打噴嚏,看來,這裡似乎很久沒人來光臨了。
走進浴室,一打開馬桶蓋,裡面竟然有一團綠色的青苔。「我的天阿!」,我大聲尖叫著。趕緊按下衝水鍵,把這團噁心至極的東西弄到眼不見為淨為止。心猶未悸地心想:「明天打死都不要住這裡,等會兒再去問看看其他間旅社或民宿吧!」
舊城區 Innsbruck Altstadt
七月初的夏天,這裡充滿著遊客,很明顯的是美國人居多,尤其是青少年團。阿爾卑斯山群完繞著因斯布魯克這山中的城市,不論春夏秋冬,這裡一帶都是很受歡迎的滑雪、踏青以及很適合做戶外運動之地。
為了多花一些時間待在戶外,走在街上挖掘不同的寶藏,體驗風俗民情,我自動略過很多已經參觀過的博物館或皇宮。這一次,我非常仔細注意周圍店家的招牌,幾乎都好立體精緻,高高地懸掛在店家門口上方,看見一匹白馬就是白馬餐廳或旅社,金色的老鷹就是金色貴族的意思…諸如此類。
從招牌上面即可知這間旅社或是餐廳在哪一年建立的,不難發現,很多都是百年老店。Josephine曾經跟我說,因為以前很多人都不識字,所以這些立體招牌的用意是為了讓當時的人一目了然,如今三、四個世紀過去了,招牌也成為當地的特色與傳統。
隱藏在蜿蜒的巷弄中的傳統提洛爾小餐館,充滿濃厚的民俗風情,令人不禁想在裡面點份道地美味的料理,悠閒地享用晚餐。不過,由於我是一個人,又是外國人,難免會覺得不好意思,還是省一些開銷去麥當勞解決好了…。
一天下來我還是沒有找到價位低又合適的民宿或旅館,最低的單人房都要六、七十歐元,唉,還是好好睡一覺,隔天再找看看吧!希望有奇蹟出現。
青年旅館 Jugenherberge Innsbruck
第二天特地起了個大早,打電話到青年旅館問有沒有空床位。對方起先說沒有,我一直跟她拜託:「只要有一個床位就好,大通舖我並不在意。」
終於,她願意留一個床位給我,真開心!因斯布魯克的青年旅館,一間六人上下舖床位的房間,包含Buffet早餐一個人只要15歐元,可是比住旅社省了一半以上的錢呢!
這是我第三次住這間青年旅館 Jugenherberge Innsbruck,對於Information裡那面貼滿世界各國紙鈔的牆壁也是首次感到好奇。等待Check in 的時候,我仔細觀察了一會兒這些五顏六色的鈔票,沒想到我們的粉紅色100元新台幣也在其中。能夠在遙遠的歐洲看到自己小小國家的鈔票,格外訝異,卻也不禁激動地開心起來,這實在太神奇了!
巴洛克教堂 Wiltener Basilika
參觀完鐘的博物館之後,我意外到了超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大教堂Wiltener Basilika,原本想慢慢欣賞這些美輪美奐的內部建築。不過才進去沒多久,突然湧進一群大概有兩百人左右穿著藍色T-shirt的青少年詩歌團以及維持秩序的老師們,他們似乎要在此演出。
原本寧靜嚴肅的教堂,頓時被小朋友吵雜的嘻鬧聲所淹沒,教堂裡的座椅也一個個被坐滿,我不得不跟著其他老人離開這座美麗的大教堂。突然,腦海裡閃過一個畫面,我在青年旅館裡看過也穿著同樣T-shirt的人群,對!沒錯吼~ 就是他們昨天把青年旅館的床位佔滿,害我不能住的小朋友啦。
傳統慶典 Traditional Festival
只能說都是紀念品惹的禍,第三天我並沒有一早前往下一個目的地Bregenz(布雷根茲),而是又再度回到因斯布魯克市中心。很巧的是,我看見一群身穿傳統服飾的當地居民,像是樂儀隊般地吹奏著進行曲。
一旁穿著傳統服飾的中年男子們,手裡則拿著槍枝,馬上吸引不少遊客的注意,我已經觀察到我身後已經有專業攝影機和一群工作人員,他們可能是在錄什麼電視節目。
當音樂結束之後,突然有一個指揮官站出來,對這些中年男子喊口令。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軍人,每個人的動作不一,還得配合口令行事,立正、舉槍…像閱兵一樣做各種不同的動作,簡直在搞笑,我身旁的阿公、阿嬤因為他們逗趣的模樣笑得東倒西歪,當然我也不例外。
最後,穿傳統服的可愛小朋友們走向市長(或者是電視台的長官)送禮物,小女生突然親了一下他的臉頰,立刻引起一陣騷動。
常常在奧地利玩,幾乎都很幸運可以遇到當地慶典,或是在街上看到穿傳統服飾的人們。這是一種無法取代的文化特色,我很喜歡這種感覺,更因如此,讓我對這地方更加了解,更能感受到他們的純樸與熱情。離開因斯布魯克前,我當然也不錯過跟穿著傳統服的人們來張合照囉!
阿亨湖 Achensee
第二天,來不及吃午餐,我趕緊趕到因斯布魯克火車站前往Jenbach(耶巴赫),這裡是往北至Achensee(阿亨湖),往南至Zillertall(采拉谷)的共同起點,這一帶都是屬於阿爾卑斯山脈。
從Innsbruck至Jebach的車程並沒有很久,約莫20分鐘。抵達Jebach之後,我非常興奮地跑去買前往阿亨湖的蒸汽火車票。這個火車阿,可是有上百年歷史的呢,仍保持著最初的行駛方式到山上,但是往返的票價並不便宜。不過,我是覺得它會這樣收價,一定會有它的意義以及價值。
說到阿亨湖,這是提洛爾省標高最高也是最大的湖,有2259m高,這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祖先Maximilien I(馬克西米連一世)最愛度假、釣魚的地方。
有趣的是,上一批遊客下車之後,駕駛車頭的年輕人們,竟然像腳踏車一樣,腳踩著火車頭的輪子從車身分離,沿著鐵軌將車頭騎到後方補煤炭,然後再騎回來接上車身。
這跟我之前去St.Wolfgang(聖.沃爾夫岡)所坐的小火車的操作模式不一樣的。我一直在旁觀察,超想笑的。可惜今天天氣不太好,天氣開始轉陰,車上青一色都是老人團,或是全家出動,我又是唯一的亞洲人。
大家看到火車冒出濃濃蒸汽時,都非常地興奮,看見阿爾卑斯山群時,又會發出讚嘆聲。那麼壯麗的綠色山脈,上頭點綴著幾戶人家,上頭又圍繞著山嵐,若是好天氣,一定會更美。我將眼前的景色不論是錄的或拍攝的,都一一儲存在相機的記憶卡裡,這當然也包括我腦海裡的記憶卡。
我很喜歡阿爾卑斯山給我的感覺,有一種壯氣,但又有一種浪漫。換個角度想,若今天我是被分配到德國唸書,或許我就沒有這個福份年紀輕輕去發掘出奧地利那麼多寶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上天是公平的。
山腰的地方,可見許多登山客或是踏青客背著背包走在翠綠的山坡上,熱情地跟火車上的我們招手。車頭又分離騎到後方補煤炭,讓許多未見過此操作方式的小朋友們瞪大眼睛,感到新奇地笑著。
火車漸漸標高行駛,我開始覺得大事不妙,因為我早上懶得帶外套出門只穿了個短袖,沒想到這裡天氣變化極大,開始刮起寒風來。我不禁身體發抖,頻頻打寒顫。看著其他人都武裝完畢,我也只能ㄍ一ㄥ住。
儘管很開心看見壯麗的阿亨湖,不過,基於之前玩過冰河湖區的經驗,只要天氣一變陰,就完全變了樣,不那麼漂亮了,令人些許失望。
原本預定要在那裡待一個小時的我,因為山上真的太冷,而且湖那麼大,一個人也不好玩,走了大概不到十分鐘,抵擋不住刺骨的強風,馬上就想退縮回到溫暖的山下。此刻有趣的是,我看見有一些人站在衝浪板上,身上綁著像降落傘的東西,靠風力大玩衝浪耶,我也真想試看看,當時風有多大,可想而知。
我是縮頭烏龜,趕緊跑回火車上。還好,火車不久就行駛,不然我真的會受不了。回程也挺好笑的,大家都喜歡探頭看蒸汽冒出的樣子,可是呢,由於煙太多在加上風向改變,烏煙完全反方向我們大力撲來,坐在窗戶旁的人非常倒楣,包括我也是。幾乎老人、年輕人都被燻得灰頭土臉(有點誇張),不過當時的情況真的很好笑,也很有趣。
采拉谷 Zillertal
回到Jebach,經過一對年輕外國夫婦的友善的指示下,我趕緊買了超便宜的火車票坐上Zillertall(采拉谷)的專屬觀光火車。可惜的是,跟前往阿亨湖的車時間撞到,讓我沒有機會搭上包裝花圈的蒸汽小火車一窺屬於阿爾卑斯山谷中一段的采拉谷。
采拉谷的最底端就是奧地利跟義大利的邊界,這一帶也是很有名的滑雪勝地,今天車上坐了滿滿的人群。可惜的是,當火車正要行駛的時候,外頭突然下起大雷雨,此刻原本喜悅的心情突然180度大轉變,我想所有的人期待的心應該都跟我一樣,非常失望,山谷一遊,肯定泡湯。
我看大家不是無奈地望著霧霧的窗外,就是在發呆。天氣跟行程真的必須要搭配得天衣無縫,一趟旅行才不會有太大遺憾。我就這樣一路坐到底站Mayrhofen,但外頭還是下著大雨,我也沒什麼心力在這頗有名氣的小鎮走走。
過了一會兒,車子往回行駛,不過,雨開始漸漸小了,天氣有些放晴。窗外的景色清晰可見,令人目不轉睛,我們就在阿爾卑斯山谷看見彷彿初生大地的感動,隨著火車一覽采拉谷的美。可惜窗戶還附著許多雨珠,讓我無法把最美的一面拍下來,不過我永遠記得好友Tony說的那句話:「腦海中的回憶才是最美的!」
三天的因斯布魯克- The End – 準備前往奧瑞邊境的布雷根茲(Bregenz)!
Love,
Copyright © GWANMIA,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文創作,版權所有)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