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irst Post of this blog. I re-posted the popular old stories of my one-year exchange student new life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 in order to memorize the first time when I started to live in Europe.
在維也納大學的一年交換學生新生活,即將展開。
感謝以前很多忠實讀者喜歡這超過上百篇的交換學生日記系列,在維也納近一年的日子,每天都會有很多新鮮事發生,內容多到都可以出書了,隨著時間的轉變,文青少女當時的喜怒哀樂以及青澀的校園生活細節和照片就不繼續留在這裡。gwanmia.com 網站的成立以時尚與旅遊為主,文字也從中文逐漸轉變成英文,因此將“Student Life in Vienna”系列的文章重新整理並『濃縮』成這篇多主題的內容,繼續分享給大家。
維也納大學 Universität Wien
一次踏進維也納大學裡,在這古老的建築物裡感覺好像在走迷宮,每處都長得很像,要不是Felix (我唯一的台灣同學) 帶我走,肯定又會迷路了。在Information Büro裡,很多外籍學生在此排隊,大部分是像我們一樣來報到的,再不然就是來領學生證的。
我心裡很緊張,等一下就要見到一直協助我們的Helga小姐,等了大概五至十分鐘,終於輪到我們了!澎捲金髮的Helga非常地親切,聲音非常溫柔,一聽到我們是從台灣來的學生,趕緊將資料交給我們,講解一下注意事項。謝謝她之後,我們必須趕去銀行繳學生證的費用才能去領證,奧地利銀行的人員服務態度都很好。
下午是Germanistik(德文系)的開學說明會,來的同學大多來自義大利、法國和英國,幾乎都是女生,只有Felix跟一個日本人兩個男生。下午15:00我是第一個開始自我介紹,不過我覺得她們德語講得真的很好,Felix說她們很多都是從中學就開始修第二外語,當然比較會講,幾乎每個人都帶筆記本,很認真地在做筆記,對於她們的選課相當關心。
我問Felix為什麼我那些同學文法底子比我差,發音也沒有很標準,可是他們卻可以一直講,老師也都聽得懂?他說,歐洲國家的字很多是相通的,是因為我們懂得字彙太少了! 原來是這樣,那我真該多背單字…。
大學演講課 Vorlessung
這學期我和Felix修了ㄧ堂Vorlessung(大學的演講課),叫作Einführung in Grundfragen des Faches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德文為外國語之導論),也就是說,想要當德文老師必修的課程,介紹各地語言受環境的不同…。
說到為什麼會選到這堂課還真妙,其實我們德文根本沒那麼厲害,還沒學溜德文,就跑來上教外國人的課,自己都覺得好笑。是因為那時候才剛來維也那沒多久,不知道他們十月開學就要選課,也沒有像台灣學校有第一次或第二次加退選這玩意兒,當熱門或好過的科目都被選光了之後,就沒有機會再進去上課。
最後我就亂選找到這種可以無限容納上百人的大禮堂課,沒想到第一天上課竟好巧地碰到了Johannes(我的語言交換),他一直跟我們強力推薦這老師很好過,但他上課很無聊。不過,對我而言,都是一個新的體驗,新的學習。之前在台灣,都只聽教授述說當年他們在德國上課的種種趣事,這次倒第一次見識到這樣壯觀的上課空間,不用麥克風都可以透過反射原理讓遠處的同學聽課。
這課說無聊是因為教室實在是太大了,我們三個人又都坐在二樓,和藹的教授已白髮蒼蒼,聲音沒有明顯的高低起伏,我無法很仔細聽他在說什麼。Johannes應該是對這堂課自信滿滿,常常打瞌常常打瞌睡,不然就是跟我說一些五四三的(老師已經禿頭了,卻硬要把頭髮撥過來…),Felix對這課一點興趣也沒有,自己做自己的事。
哈,雖然這課對當地人或德文已經很好的人來說,是個輕鬆的課。不過,依我目前的德文程度也聽得有點霧煞煞,只好每個禮拜乖乖上網印老師po的上課內容,以我聽得懂的極限做些小筆記。這裡的德文系的學生也幾乎以女生居多,男生也不少,看到幾乎每個人上課真的都好認真,我們都已經坐在二樓了,四周的人也還是很勤勞做筆記。
像台灣想要坐後面幾排打混玩鬧的人真的看不到,維也納學風自由,他們想來就來,想走隨時可以走。不過只要他們一進到教室,就代表是真的想聽課,那種瘋狂認真的模樣,會不禁對他們的大學生肅然起敬。好不容易選到的課,我要好好加油阿~
亞洲超市 Naschmarkt
上禮拜跟音樂學院的姐姐約好一起去中國貨行採購,她很熱心想帶我認識新環境。下午跟她會合之後,我們就坐D號電車到Naschmarkt附近下車,經過了這維也納的傳統市場,特別的是,這裡都是一間一間接連起來的小店面,跟台灣的攤販截然不同。
走了一段路,在U4-Kettenbrückengasse附近的轉角,分散著幾家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小商店。走進去中國貨行,還真有小時候在鄉下的柑仔店的感覺,小小舊舊的店面什麼都有,連台灣的維力炸醬麵也買得到。
不過我並沒有買泡麵,而是只買了一大瓶日本醬油和一盒日本豆腐,因為在這裡買壓根兒都不便宜,加上運費,一樣東西貴了約一到兩倍以上,懷念家鄉味可以來這裡買,不一定道地卻很方便。
姐姐買完泡麵,還要跟另一個老師討論家長會的事必須先離開,我才來維也納一個多禮拜,還沒有認識太多的朋友只好自己默默走回宿舍。
一開始搬進宿舍,看到丹麥室友的晚餐只有一個大盤子的份量,還真的不太習慣,這樣真的夠吃嗎? 最近覺得如果只有一個人吃的話,其實不用太講究,飯(麵)菜都綜合在一起煮的確很方便,也很節省空間。今天煮了pasta加燙花椰菜和四季豆,還有海菜豆腐湯,很成功。
漫遊維也納北邊森林 Kahlenberg
17:10 大家都已經在車站外,搭公車從Heiligenstadt出發到Kahlenberg(卡倫山)的山腳大概要10分鐘的時間,下車之後,眼前所見的是一座山丘,這裡就是自古聞名的維也納北端森林,一些新釀酒館座落在上面。
老師說我們必須要走20分鐘的山路到WEINGUT FAMILIE SIRBU(SIRBU家庭酒村),對外國人來說是wandern(漫遊),對我們來說可能是爬山吧!沒錯,穿梭山間的小巷子之後,我們開始往上爬,其中也經過奧圖曼帝國的大舉西征,地處中歐的奧地利帝國,是擋住橫掃東歐的土耳其人進入阿爾卑斯山的最後防線的壁畫,跟原本不熟的這些同學在路上開始聊天起來,相對而言,也越來越喘不過氣,不過卻使我更有精神,以後該多運動了。
漫步在Kahlenberger Straße(卡倫山大道)這一帶就是耳疾時的貝多芬所休養的場所,許多名曲就是在此時所譜出的,有點可惜的是沒有走到所謂的”Beethovengang”(貝多芬的散步道),也就是傳說中”田園奏鳴曲”被完成的地方,因為還需走一個多小時。
終於抵達WEINGUT FAMILIE SIRBU(家庭酒村),有一些人專門開車到這裡來,小酒館周圍是白葡萄園,就座落在山腰上,對我而言是全新的體驗。
我們選擇坐在外面,長條狀的木桌木椅,可以邊品嘗葡萄酒,邊欣賞美不勝收的景色,女服務生遞給了我們一瓶白葡萄酒,一瓶白葡萄酒汁和一大壺Mineralwasser(氣泡礦泉水=礦水),每個人平均消費3歐元。
老師教我們怎麼喝,如果不想喝太濃,就先加一半的水再加一半的酒,果汁想要甜一點,那水就加少一點,他說水都要最先加,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一路上不知道是不是酒精作祟,我一直很high,變得很愛講話,很幸運今天能跟大家出來玩,這是很棒的體驗,也品嘗到好喝的白葡萄酒! 我想也是老師很健談,也很容易帶起氣氛。
可惜語言班再兩個禮拜就要結束了,對於未知的大學生活,雖有些許畏懼,但仍充滿著期待。
從山腰上遠眺翠綠高山,仔細一看,是一望無際的葡萄園,跟台灣的青山綠樹大相逕庭,再加上這裡涼爽的氣候,並沒有讓我汗流浹背,卻感到有股清流扶搖直上。
走在路上要小心! Watch out the road!
說到維也納這城市,一般人會聯想到音樂、藝術以及浪漫。到處都是有特色的巴洛克式建築,漫步在Graben大道或是皇宮花園,聽場歌劇、喝杯咖啡、逛博物館…,的確是很愜意的享受。
不過,我今天跟Johannes(很幽默,友善的奧地利人,去年的交換學生)約在Burger King語言交換時,他說他剛剛在路上不小心踩到小狗的便便,感到非常無奈,他在維也納常常遇到這樣的倒楣事。他回想以前在台北的時候,路上反而很乾淨,看不到便便,他非常地高興而且覺得很不可思議,一直稱讚台灣。
我也開始察覺,好像除了景點區很乾淨之外,巷子或小路真的很容易看到便便,害得我走路眼睛通常都必須往下前方仔細掃射,閃開路上的「地雷」。
我一付很有正義感地問他:「這些人怎麼沒有公德心阿!」
他無奈地回答:「維也納的老人都喜歡養小狗,出門溜狗,便便也不會清掉,因為他們覺得那是他們的權利。」
我又好奇地問:「為什麼政府不頒布法令,強制要養狗的人清除掉便便呢?」
他又回答︰「維也納的老人很多,有一定的影響力,如果這政黨推行這政策,他們就不會選這政黨,因為這樣危害到他們的福利。」
後來我才知道,這裡養狗的人都必須定時繳狗狗的清潔費,或許是這樣,很多人理所當然認為他們不用負責,自然會有人來清理。
不過老人會拒絕接受這法令,我現在可以想像了。常常在路上看到已經老到不行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們彎下腰都有問題了,如果要他們清便便,萬一不小心腰閃到或骨折,「喀擦」一聲…,那真的就完蛋了!
說著說著,他就當我的面,用紙巾將腳底的便便擦掉。那就算了,竟然把沾了便便的紙巾丟到那一大疊服務生還未清理的托盤上,而不是丟進垃圾桶裡。
我正心想:「可憐的服務生時…。」,他居然若無其事地吃起薯條,我瞪大眼睛看著他,心想︰「痾…,他好像還沒洗手齁?」
我的生日派對 My Birthday Party
奧地利人辦Home Party總喜歡在星期六的夜晚。
Claudia一看到我,給我大大的擁抱,並親了兩頰說,開心地喊著: 再過一個半小時就是你的生日了。 其實,這時候來Party的人還真不多,我遞給Claudia我買的大瓶可口可樂,Party的不成文規定,就是每個人要帶一瓶喝的來,基本上,以外國人或奧地利人而言,他們都會買紅酒或白酒,紅酒居多,畢竟葡萄酒是他們的產物,這些酒在超商就可以買的到,價格普遍在2-3歐元,最便宜的也才約1,50歐元上下,口感也不比貴的差,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帶可口可樂,還比酒貴。
我覺得尷尬的是,不在於我敢不敢說德語,而是我對這裡的生活文化完全不懂,上奧地利人又愛講他們的方言,機哩咕嚕的,我幾乎都聽不懂,我這時候應該是要好好學正確發音和文法才對,現在卻面對一群我不知該如何開口的到奧地利人。Claudia是Party主辦人,到處招呼來光臨的朋友們,當然不可能一直陪著我。
其實大家都滿友善的,只是他們大概很少那麼近距離碰到亞洲人,也不知道跟我聊什麼,我對他們講得飛快又含滷蛋的德語搞到快瘋掉。Claudia妹妹的男朋友上次在Budda Club有見到我,便主動問我課業上面都還好嗎? 透過這次小聊一下,才知道原來他是唸機械系,學分也有24耶,課業壓力也很大。不過,感覺他們真的還滿會懂得在週末的時候放鬆自己。該玩就玩,該認真唸書就唸書。
以前看電影,大家喝紅酒都是優雅地拿著高腳杯啜飲,不過,我們大家年輕人在的home party卻是很猛地每人人手一個馬克杯,滿滿的都是紅酒,好像這樣喝才過癮。原來,酒量是可以這樣訓練的,難怪這裡的當地人酒量那麼好,一杯接一杯喝,都不會醉。我帶的這一大瓶可樂還是很受歡迎呢,才過一個小時,就已經剩一些些了,大家偶而要換換口味。
這次,日本空姐Akiko也有來,雖然跟她溝通要用德語,不過,看到她卻有種莫名的安全感,至少,我終於不是Party裡唯一的亞洲人了。我也認識了兩個剛學中文的男生,一個是本來就讀醫學系,想再學中醫,為了看懂穴道中文名稱及它的深奧的涵義,才決定學中文。另一位則是來自中南美洲,來維也納學經濟,看準中國大陸強大市場,也決定學中文。目前認識一些漢學系的外國人,他們本身都有商科背景,學中文其實並不是完全出自於興趣,而是為了能夠到中國大陸去尋覓更好的工作機會。
我也認識了一位Iris姐姐,她也是來自上奧地利省,奇怪的是,她的口音卻很像德國腔,非常標準,不像其他人講話含滷蛋。她說她一直都是這樣說話,沒有跟我說話特別用Hochdeutsch。讓我來打個比方好了,電視上的主播,儘管是奧地利電視台,也咬字非常清楚,不像一般在路上遇到的人一樣口音很重。
記得剛來維也納的時候,德文都講得哩哩喇喇了,偏偏剛認識的Claudia是來自最愛講方言的Oberösterreich(上奧地利省),每次去她辦的Party,大家都講方言,幾乎聽不懂,我整個人快精神崩潰,現在雖然比較好一點,可是能夠遇到口齒清晰的人可以說話,真的很開心。
12月4號整點一到,Claudia在廚房點了第二個耶穌降臨節花圈(Advent Kranz)上的蠟燭,便叫大家到她房間去,所有人為成一圈,只有我一個人在中間,Claudia和她妹妹共點了四根細長的蠟燭,大家唱著我聽不太懂的奧地利德文版生日快樂歌,但我真的好感動,有那麼多不認識的人圍繞在我身旁為我祝福著。生日歌唱完後,Claudia和Neli拿著那四根彩色蠟燭到我前,我許完願望之後就將它們都吹息,大家都開心地鼓掌歡呼。
P.S 基督降臨節是指聖誕節前第四個星期日至聖誕節止降臨節期間的星期日,上面有四根粗蠟燭,也就是聖誕節前四個禮拜,每個禮拜點第一根。
後來,不知是誰將音響打開,傳來陣陣的舞曲,突然,兩位男生很有風度地將我高高抬起,讓我坐在他們的肩上,隨著音樂晃阿晃的(好像媽祖抬轎的感覺,只差音樂不是咚咚鏹…),我則是尷尬又開心地看著前方的大家。終於一首音樂撥完,他們才把我放下來,大家都好high喔!
這一晚的感覺跟上次真的很不同,我認識了很多人,也打開了話夾子,德語不知不覺會講得比以前快又順,其實對於我們學語言,是件好事。畢竟,來了一段時間,比起之前尷尬到不行的窘境而言,我又進步了不少,能夠融入當地文化,是很重要的。雖然大家說話的速度對我而言還是好快好快,但是,至少這次他們幫我準備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凌晨一點半,我準備要走了,Claudia和其他人一直要留我,她說,奧地利的Party都是越晚越精采,我也想待阿,可是回去要顧慮到安全,重點是,我是亞洲人耶,一個人太晚回去真的太危險了,Claudia只好不留我。
走回宿舍的同時,一路上整個人輕飄飄,開心的要飛起來了,我在維也納的第一個生日,雖然少了蛋糕,卻多了無限的回憶。
流行音樂劇 Musical: Elisabeth
-This picture is belong to Musical Elisabeth-
來維也納之後,我已經成為十足的Sissi迷,再加上音樂學院的姐姐們的極度推薦,我當然不能錯過這場音樂響宴。其實阿,音樂學院的姐姐聽歌劇、音樂劇已經有心得了,她們說,19:30開演,只要前半個小時去買Restkarte(剩票),也就是之前已經訂票的人,可能當天不能前來觀看,可以用學生票價買到這種通常都是高價位,視野超好的頭等座位。
我沒有事先訂票,也不想買站票,雖然站票只要2,50歐元,但前一個半小時就要排隊了。因此,我遵照前輩們的指示,大約18:30就到了Theater an der Wien。可能今天是下檔的前兩天,又是星期五,大廳擠滿人群,買站票的人大排長龍。我趕緊跑去問櫃檯小姐還有沒有剩票,她很抱歉的說,今天票都賣完了。
我心想,糟了!怎麼都跟姐姐們講的都不一樣,我問其他排站票的女生,他們都不知道我說的這種買票方法,難過及失望在我心中頓時油然而生。我之後兩天的晚上都有事,難道真的沒機會看到了嗎?我神情沒落地從劇院走出來,彷彿有千斤重的雙腳,十分緩慢地踏出每一步。
突然腦袋靈機一閃,或許櫃檯小姐以為我是要買站票!我趕緊飛快走回劇院,再去問另外一個櫃檯小姐。她雖然也是跟我票都沒了,但我可以在旁邊等,或許到開演前有人退票。我心想,終於找回一點希望了!
這段期間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在等待,不過到最後前五分鐘,只剩下我和兩個女生不肯放棄。好不容易有一張票空出來,可是要69歐元!天阿!我怎麼買得下手,不行,堅持等到最後一刻!
終於,19:30鐘一響,櫃檯小姐終於拿出幾張剩票,學生票只要11歐元。我急速衝我的座位,坐下的那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幸運,因為這個座位原本的價位可是要88歐元呢!
Elisabeth會造成轟動不是沒有理由的,第一、Sissi本來就是奧國人非常引以為傲的皇后;第二、女主角的聲音真的很迷人,故事、人物、場景、音樂以及聲光效果十分創新,處處充滿驚喜,令人嘖嘖稱奇,從頭到尾都不會讓人想打瞌睡的念頭。巧妙地安排兩位死神在劇情中,也為這故事增色不少。每一幕結束時,觀眾都給予熱烈的掌聲,因為實在太精采了。
中場休息的時候,坐在我旁邊的可愛女生跟她爸爸還有我聊起來(她爸爸好親切,而且很有氣質),她已經來看第四次了,一直對這齣音樂劇念念不忘,對於星期天就要下檔,她十分不捨。
最令人感動也最有名的一首歌是”Ich gehöre nur mir”(我只屬於我),女主角充滿情感地唱出Sissi的美麗與哀愁。她只想做她自己,情願自由自在地過生活,也不願因皇室規範以及她嚴苛的婆婆而受到束縛。
她,美其名是個皇后,卻覺得自己像是關在籠子裡的鳥兒,缺少了自由。快樂或幸福對她而言,像是遙不可及的夢。只要她在皇宮一待不住,就開始旅行。她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很追求自我的新現代女性,跟當時保守聽話的女性們,有著截然不同且獨特的風格。大家一聽完這首歌,久久不能自己,應該是這首歌同時也唱出很多女性的心聲吧。
雖然這齣音樂劇是以Sissi最後被暗殺的悲劇作結尾,令人覺得惋惜。不過,最後謝幕的時候,全場的人都站起來,一直大喊安可,跟著節拍鼓掌,歡呼聲不斷環繞著整個劇院,氣氛一直很High,久久不停止。我想,這就是Elisabeth受到肯定與喜愛的最好答案吧。
我忍不住買了Elisabeth的DVD和CD,抱著興奮以及滿足的心回到宿舍。
市政府廣場的聖誕市集 Christkindlmarkt
市區許多地方其實都設有聖誕市集的攤位,不過,以Rathausplatz (市政府廣場)所舉辦的最具規模也最大,聚集了世界各國前來共襄盛舉的觀光客。
維也納的聖誕市集,德文並不跟德國一樣通稱為”Weihnachtsmarkt”,而是”Christkindlmarkt”,翻譯白話一點,就是「聖誕老人市集」的意思。對於兩國說法的不同,我還是有些疑惑,於是問了奧地利朋友,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樣比較可愛阿!」
進入冬令時間,天黑得快,每次坐電車從大學回宿舍,經過市政府廣場的時候,總會被這些璀璨無比的聖誕燈飾所吸引。生日的隔天終於約了室友Neli一起來市政府廣場逛逛,體驗奧國人溫馨又富有商機的聖誕市集。
難得聖誕節前這段期間市政府廣場那麼的熱鬧,還沒進入市集就可以感受到喜氣洋洋的氣氛,跟以往寂靜空蕩的模樣大相逕庭。
其實阿,這裡的攤位跟台灣的夜市還滿像的,有平常看不太到的木偶玩具,琳瑯滿目的精巧聖誕樹飾品,還有很多聖誕節才會出現的小甜點..。不過維也納消費高,所以市集賣的東西價位也不低,跟德國比起來,可是貴了約一歐元以上喔。
市政府廣場的聖誕市集規模雖沒有法蘭克福(Frankfurt)的大,攤位的裝飾也沒有法蘭克福的有趣可愛,不過這可是我在維也納第一次度過的聖誕節,感覺特別不同。在這寒冷的夜晚,我請Neli喝杯溫暖的Grühwein,當作慶祝我的生日。
我們拿著熱騰騰的馬克杯四處逛逛,大我十歲以上的Neli好像個小孩子,看到漂亮的東西一直很興奮,可是那些飾品對她而言都太貴了,買不下手。
過了幾天,趁聖誕市集結束前,我自己又逛了一遍,只因為,我曾經在那麼美的地方待過,希望能在腦海裡多存一些炫麗的回憶…。
跨年夜未眠 Happy New Year!
這一個晚上Silvester 除夕夜很特別,我們大家都到台灣家庭吃飯,他們很用心準備了富有過年氣氛的火鍋,熱心地招待我們,讓我們在遙遠的維也納吃到台灣的味道,溫暖的火鍋,讓大家都吃得很滿足,幸福洋溢的表情不禁浮現在臉上。
距離迎接新年還有兩個小時,我們搭上地鐵U3到史蒂芬廣場(Stepfansplatz),隨著人海前進的方向而移動。這個夜晚燈光燦爛,卻不寂寞,望上去一片火樹銀花,用來形容此刻眼前的景象更貼切不過。
所有人都擠在Graben大街上,都是抱著喜悅的心情體驗跨過這一年,有些人在頭上戴著好可愛的豬娃娃帽子,還有一些奇特的打扮。豬對歐洲人來說是個會帶來好運的象徵”Glückzeichen”,所以聖誕新年前後,很常見路邊的小販兜售著一個個小陶瓷豬仔,最便宜也要1,50歐元,我覺得還是台灣的紀念品比較有感覺,款式也很多。
擠完Graben大街之後,我們徒步前往市政府廣場,因為各國觀光客都會聚集在這裡倒數,這一晚特別冷,沿路上都是積雪,走路都要非常小心,尤其是到了廣場旁的公園,裡面全是厚厚的積雪,我和Yuting只穿著薄薄的靴子,腳陷在雪裡已經凍到不行,還要跟大家一起玩從德國帶來的仙女棒,一直在那兒跳阿跳的。
哈,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好點子,要大家把一根根煙火棒插在座椅上的積雪裡,這樣一齊綻放的感覺應該會很漂亮。可是…,這裡實在太冷,煙火棒出現一下火花就熄滅了,那還不打緊,十幾根一起熄滅,加上材質不甚理想,喔喔…,煙霧瀰漫,我們就這樣一直困在好臭的濃煙當中。結果,學長的好意有點掃興,我們也因為受不了公園裡的雪趕緊跑到一旁的廣場上。
此時,市政府廣場已經擠滿了人群,這裡沒有所謂的跨年演唱會,前方則是一幕大電視牆,正在播放著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裡維也納新年晚會的LIVE實況。小約翰.史特勞斯的音樂悠揚地演奏著,女士們皆穿著白色晚禮服,男士們則皆穿著燕尾服,優雅地跳著維也納華爾滋,這是這裡新年晚會的傳統。
記得,前不久一個外國朋友跟我說,這些都是上流社會的人才能參加的,而且很多某千金和某公子都會出席晚會,尋找另一伴。不知他的說法是否屬實,總之,我也看得很開心。
這讓我想到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記得大二下的時候,剛好上到維也納這一課,有維也納新年晚會的照片。教授開始話說當年(30年前)在德國留學的時候,自己一個人跑來維也納玩,剛好遇到新年晚會,她還穿著牛仔褲拜託警衛讓她從後門進去,躲在角落順利看完整場舞會。
倒數開始了,Fünf, Vier, Drei, Zwei, Eins!哇,大家一起歡呼著「新年快樂」!然後開始綻放著小小的煙火,我們也對彼此說︰「Alles Gute zum Neujahr」!感覺很不一樣,第一次在國外跨年,異常地興奮。雖然地點還是在維也納,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千里迢迢跑到巴黎跨年,但,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讓我體驗異國跨年的樂趣,我真的真的很滿足了。
我們大家到廣場對面,在人群裡一同隨著音樂舞動著,身旁也有好幾對中年夫妻跳著慢舞,享受著新的一年的喜悅,大家都好可愛,這是我覺得很感動也很特別的地方。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 Wiener Staatsoper
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Schwansee(德文:天鵝湖)一直是我從小就很想親眼觀賞的芭蕾舞劇,這部舞劇音樂被稱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樂的靈魂」,並且是典雅雋永無與倫比的古典芭蕾。
恰巧老朋友Tony這段期間來維也納玩,Josephine這一晚剛好也有空,我在前一個月就已先在網路上選好包廂的位置,基本上包廂內的前方的好位置價位都要幾十歐元,這次我才以最便宜的7歐元買到票,真是太高興了。
晚上我和Josephine終於在開演前趕到Wiener Staatsoper(維也納國家歌劇院),Tony早已在大門口等了半小時以上,卻沒有一句怨言,不知道是不是在英國待久了,整個人都變得像個gentleman,還一直誇我們像公主般美麗地出現。
這是我第四次到Wiener Staatsoper,不過這是第一次這麼匆忙進場,及時在序曲演奏前進了包廂。
我和Josephine的位置還可以,不過倒是苦了Tony,他位置的角度看不到,所以得一直站著。不過,這場Ballet男女舞者的肌肉線條,高跳躍後的穩定平衡度,專業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舞劇取材於俄羅斯民間故事《天鵝公主》和德國作家的童話《天鵝湖》,海藍色的柔燈打在舞台上,彷彿一群白天鵝精靈們在夜晚月光森林的湖水旁夢幻起舞,看著公主與王子浪漫相遇。
中場休息的時候,這兩位音樂造詣比我高的人一直很熱衷地討論上半場的音樂,不異而同地說這個樂團非常有趣。我的天阿!他們竟然可以在美妙的音樂背後,聽到小提琴拉斷弦、鼓慢半拍、樂手沒跟上指揮…等缺點。
不過,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畢竟是世界盛名的音樂殿堂之一,我想這次應該只是個例外吧。果然,要跟學音樂的人來聽,跟著他們敏銳的耳朵,才可以判斷這次的演出是否完美。
這次擔任大樑演出的女主角是個日本人喔,我們要離開的時候,還看見德文系的日本男同學們,還有許多日本貴婦,可見,他們應該是衝著這位高人氣的女舞者而來。雖然樂團水準並沒有期待中的好,不過,這次的Ballet很值回票價,讓我又圓了一個美麗的夢。
貝多芬夏屋的散步路線: 格林琴 – 卡倫山
Grinzing – Kahlenberg
我喜歡親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這裡的外國人,都有一種習慣,只要天氣好的時候,總喜歡外出散步,珍惜有陽光的時間。
歐洲的太陽照在身上格外舒服,完全不用擔心會曬傷,不像在台灣強烈的紫外線,連出門買個東西都需要擦防曬乳,皮膚還不能透氧呢。
下午和好姐妹Josephine從綠線U4終點站Heiligenstadt站,轉搭38A公車到Kahlenberg頂端,在觀景台眺望維也納市景,每次看見這樣的風景總會令人心曠神怡。
這一帶都算是維也納的北邊森林,山中也座落滿著可愛的新釀酒館。五月之後,四周即將變成一望無際的白葡萄園,所見都是綠油油的,可以想像那是非常美的,到時再來小酌兩杯,也是心靈上的享受。
今天旅行團特別多,以老人居多,雖然連看個風景都會被老人龐大的身軀擋住,不過,老太太還是很親切地幫我們照相呢。在國外就是這樣,畢竟我們是亞洲人,態度客氣、有禮貌,再加上“裝可愛”,看似冷漠的人,也會用和藹的態度回應地。
我們為了照Grinzing這條路上非常有特色的別墅山莊,決定從Kahlenberg(卡倫山)半山腰一路走下來。這裡的別墅山莊跟市區密集的公寓比起來,各有特色,而且都是獨立個體,可想而知,這裡應該都是富有人家的宅院。
這期間,也發生一些好玩的小插曲。
首先呢,我們站在一戶家別墅的車庫前,因為角度很難ㄑ一ㄠˊ,拍了好多次都不成功。結果,有一輛車駛過來停在我們後面,準備要開進車庫,我們以為那是男主人,也不好意思再拍,趕快讓位準備要走的同時,那開車的人好像發現自己開錯地方,倒車之後,才又開到前面的酒館,真是的,沒事嚇我們幹麻…。
再來,我們為了照房子,所以都一直還停留在同一條路上,而38A的公車司機,已經從山下到山上,來來回回很多遍了,一直會遇到我們,而且也只有我們邊走邊照。後來他看到我們就會笑。他心裡一定猜想︰「怎麼又是妳們阿,這兩個女生是怎樣,怎麼這麼久了還在走這裡,到底有什麼好照的阿!」
Grinzing沿路的酒館也都別有一番風味,真的很可愛呢!突然,我們發現在巷弄的酒館外,有三輛超復古、超經典的偉士牌機車(款式很像)。趁車主還沒發現,趕快按下快門!路人應該會心想︰「這兩個女生,幹麻那麼興奮阿?」
走到快要接近人潮的地方,有一輛觀光小火車,正從我們身旁開過,上面的小朋友們,開始騷動起來,一直跟我們說Hallo(哈囉),非常熱情地希望我們上來。不過,我們有些愣住了…,正當我拿起相機要拍他們時,他們非常開心地大喊:「Foto!Foto!」(照片!照片!),真是一群可愛的小孩子。
再走下去,是貝多芬的夏屋。貝多芬的晚年是在維也納度過的,可惜我們到的時候已經超過六點,不能進去一探究竟了。不過,還是到處走走看看,不難察覺,小巷子裡停滿了車輛。其實阿,很多巷弄裡被觀光客忽略的酒館,才是當地人喜歡去的呢!
春天開始,是適合出遊也是我期待已久的季節,我要開始享受大自然所賦予生命,用心去體會春天的到來。
國民花園 Volksgarten
五月的鬱金香季過去了,六月開始,維也納路邊的花圃、公園以及花園陸續植入不同品種的玫瑰花苗。才隔沒一個禮拜,幾乎隨處都可見盛開的美麗花朵,每次早上坐電車去上課,經過這些種滿五彩繽紛的玫瑰花的小公園時,心情總會特別的好。
尤其是六月初,這裡的天氣詭異的寒冷,但這些花朵並沒有因為氣候的驟減,禁不起考驗而凋謝,反而在太陽公公不定時露臉的照耀下,開得更艷麗動人。
有時候下午大學課結束,若不趕時間的話,我反而不坐電車,而是很閒情逸致地漫步,穿梭在小公園裡聞一聞新鮮的香氣,再開心地走回到宿舍。國民花園(Volksgarten)裡面會隨著季節種滿上百種的花朵,也是很有名的觀光景點。
其實阿,國民花園就在地鐵站Volkstheater(國民劇院)的對面,離我的宿舍坐電車只有約三分鐘的距離。可是阿,我從去年十月搬過來時,總有藉口說一定還有機會去,結果忙一忙沒過多久,整個國民花園就開始進入冬眠時期長達幾個月之久,一直到今年四、五月才又開放,這才是我第一次進去參觀。
人總是這樣,越近的地方,卻越沒有心思去認識及了解,往往喜歡往遠處跑,而我們對待人也經常如此,當真正失去了才會覺得惋惜。
這星期天氣好不容易回溫了,我真的不想再錯過美麗的花園,終於跟Jesephine僑好時間,等我中午上完課,跟她約在國民花園碰面。能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來的感覺真的很棒,上百種的玫瑰花圍繞在我們身邊,彷彿進入了玫瑰花的國度,雖然花有些枯萎了,但仍隨處瀰漫著濃郁的芬芳,幸福的感覺湧上心頭。若能跟自己心愛的人來的話,幸福及感動當然不在話下。
對於維也納人而言,身邊的這些花花草草是再平常不過了,也不會有人蓄意破壞,大家很悠閒地坐在一排排的椅子上看書、聊天、發呆、睡覺…,而我們則很像觀光客一樣地興奮,一直不停在拍照。不管別人怎麼看我們,這些照片的回憶是無法被取代的。
多瑙河節 Donauinselfest
維也納一年一度的多瑙河節,昨天在地鐵U1的Donauinsel(多瑙河島)正式開跑囉!下午約兩點,我與日本同學Chika一同前往,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出遊,畢竟上次的火車事件讓我無法跟她們一起去超可愛的村莊Bad Blumau。
下午的天氣真是熱到不像話,最近氣溫已經升到攝氏30度上下,在歐洲又不能撐洋傘,只好多抹幾層防曬霜,讓自己不要太受烈陽的摧殘。歐洲人真的很愛陽光,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上半身只穿著比基尼的年輕女孩露出「ㄉㄨㄞㄉㄨㄞ」的肚子或打赤膊的男生,大家毫不避諱地玩樂著,對他們而言,這是很正常不過的事。
相較之下,我們亞洲人,似乎太重視身材好才能露這回事,身材不好反而穿得少的話,反而會被別人在背後品頭論足。套一句Johannes之前一直對我說的:「我一直很喜歡維也納的冬天,因為這裡的女生,肥肥的肚子都被遮住看不到。還是台北的女生比較好,幾乎每個人都瘦瘦,沒有噁心的肥肚。」。我以前聽這句十分機車的話,仍一度懷疑,因為印象中的維也納女生很會打扮阿,不過現在終於親眼看到了…。
儘管如此,我更欣賞她們自然不做作的表現,不管身材好不好,她們就是敢露,有蝴蝶袖還是敢穿細肩帶,有游泳圈還是敢穿露腰的衣服,腿不夠細也敢穿超短迷你裙..。沒必要在這麼熱的天氣將自己弄得密不透風,只是因為身材不好,是吧?不過,我跟Chika還是拿起照相機猛偷拍,因為這可是在亞洲看不到的!
多瑙河節為期三天,難得的維也納,不是只有優雅的古典樂的演出以及藝術的活動,沿著多瑙河的道路兩旁都是平常在市區不常見到的攤販。
很像我們台灣的夜市和淡水老街,吃喝玩樂樣樣都有,還有許多表演舞台、闖關遊戲以及在Prater(普拉特公園)才看到的刺激遊樂設施。這條路出乎我意料的長,我們只走了一半,我便趕緊回到地鐵站與Lily姐他們碰面。
越晚越熱鬧,人潮絡繹不絕湧入,多半是攜家帶眷的前來一同歡樂,非主流樂團在舞台上盡情揮灑熱情,他們的音樂牽動著大家澎湃的心。我和Josephine還有Julia一直很興奮地玩遊樂設施,不過玩一次可要2,50歐元起跳,是比Prater便宜許多了,若沒有好好控制的話,玩一趟下來可是會大失血的。
雖然曬了一整個下午的太陽,走了大概超過兩公里的路,回到家雙腳都起水泡了,但還是覺得很開心。我要好好的把奧地利玩透,好好的把握每一個新奇體驗,為剩下的時光寫下最美好的一頁。
西班牙皇家騎馬學校 Spanische Reitschule
-This video is belong to Spanische Reitschule-
西班牙皇家騎馬學校從16世紀設立到現在已經超過340的歷史,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以傳統古典花式馬術來訓練這些馬兒的專門學校。
去年來維也納就一直很想去霍夫堡裡特別的景點-西班牙皇家騎馬學校(Spanische Reitschule),終於在今日學期結束前可以與Chika一同前往觀賞。
西班牙皇家騎馬學校從16世紀設立到現在已經超過340的歷史,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以傳統古典花式馬術來訓練這些馬兒的專門學校。只是,這裡是維也納,為什麼它要以西班牙命名呢?原來是當初受到哈布斯堡王朝貴族們的支持,從1572年開始引進西班牙馬Lizzaner的緣故。
這裡幾乎週末或是特地的時間都會舉行大型的表演,非常隆重盛大,不過光看網站上的價位可不便宜,最貴的到100歐元以上都有,所以我們兩個只好選擇馬兒10-12點的晨間訓練(Morgenarbeit)時間,花個6歐元學生票,滿足一下好奇心。
現場不能錄影,這裡有官方的影片介紹(德語發音):
儘管今天不是假日,踴躍參觀的人數還是很多,幾乎站滿整個二樓的馬蹄型觀賞區。在巴洛克風格的訓練場內,穿著制服的騎士們在華麗的吊燈下,配合輕快悠揚的古典樂曲騎著馬兒來回跑動著,培養馬兒以優雅的步伐,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大家眼前。
可惜我們只能待一個小時,必須趕去上最後一堂奧地利文學課,而且回國前也沒機會看花式馬術的表演了。不過,有這樣新奇的體驗,讓我們都覺得很滿足,至少,我們沒有白來這一遭。
一起去泡溫泉和吃蛋糕吧!Oberlaa
知道維也納很有名的連鎖蛋糕店Oberlaa嗎?據說,Oberlaa的這家蛋糕店可是從維也納最大的溫水游泳池Oberlaa這裡先創始的呢!
風和日麗的午後,飄散著夏日的香氣,Felix也終於可以在這一天離開他不喜歡卻又待了快一年的維也納,隻身前往德國過個快樂的暑假。我與他道別後,便馬上跟日本同學Chika和她兩個日本朋友碰面,一同搭地鐵U1到終點站到Reumannaplatz,再轉乘67號電車到Kurzentrum Oberlaa。
記得上個星期天和台灣家庭去Oberlaa的時候,67號電車裡出乎意料地擠滿了人群。從大烤箱裡散發出來的應該是陣陣濃郁的香味,不過,在這沒有冷氣的交通工具裡,卻夾雜著一堆噁心發酸的汗臭味以及悶不過氣來的喘息聲。
幸好,他們在Oberlaa前幾站就下車了,電車又再度緩緩平行移動,車窗外可見大排長龍的人群,沿著游泳池外一片偌大的青翠草地上,躺滿了幾乎光裸上身的男女,搶著向陽光爭寵。Lily姐那時跟我說,這是維也納的市立戶外大游泳池,裡面沒有什麼設施,但是很便宜,所以假日大家都會跑來這裡曬太陽。
今天不是假日,67號電車裡並不像週末有龐大的人群,因此,多了讓我和其他兩位日本女生坐下來好好介紹彼此的時間。我們大家都是交換學生,不過她們是下學期才來的,卻已經趴趴走過很多地方,換我開始羨幕她們可以晚半年離開這兒。頓時發現,唸書之餘,我似乎還有很多維也納景點根本都沒有進去參觀過,光十根手指頭數不完。
維也納沒有所謂的水上樂園,Oberlaa的特色是複合式的溫泉SPA會館(Thermalbad),附設了健身中心以及糖果蛋糕店(Konditorei),吸引了很多不同年齡層的族群。一旁翠綠的小山坡上,有怡人景緻的公園,養老院則坐落在一旁。老人家們都會一同約在公園草地上作日光浴,亦或者到溫泉池裡游泳,享受午後時光,大家很快樂地談天說地。從這些他們臉上所綻放出來的,是活出自我,神采飛揚的笑容,完全看不到任何無奈孤單的臉龐,或許這是歐洲社會福利做得很好的地方吧。
這裡最低的成人門票是兩個小時含個人置物箱(Kästchen) 9,60歐元,若要有個人換衣間(Kabine)的話,價錢就會更高,聽到這價位有一種想「槌心肝」的感覺,換算成台幣,差不多可以去水上樂園玩了。
其實Oberlaa裡面可不小,但幾乎都是清澈的溫泉游泳池,不像亞洲的SPA游泳池好玩又多元化。這裡SPA水療柱也只有幾個,而且水深也是配合西方人的身高,我在水療柱下還得抓著泳池邊,不然一下就會被強大的水柱給沖走。所以沒有很高的話,還是不要嘗試往其他區跑,這樣很危險的。非假日寧靜的午後,愜意地游泳是較好的選擇。
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除了泡在水裡之外,這裡比較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唯一的滑水道和時間限制的頂級按摩浴缸了,我們四個女生穿著新買的比基尼盡情地玩滑水道,不過老人們才泡一下水,就忍不住又要奔向陽光啦!
戶外有很寬敞的綠地可以提供他們做日光浴,游累了,口渴肚子餓,也可以穿著泳衣直接去Buffet區挑選喜歡的菜色,吃飽了再回來游。這..,可能是外國人體型比較胖的原因之一吧。
離開Oberlaa之前,當然不能錯過這裡有名的糕點。隔著一道透明玻璃看著各種形式巧克力以及小蛋糕,令人垂涎三尺,難以抉擇。
總之,很開心跟Chika她們一同出遊,多了跟其他日本人用德語交談的機會,大家都很健談,雖然她們在一起還是常常說日語啦,畢竟是母語嘛,Chika都要幫我翻譯一下。不過也不虛此行,終於品嘗了傳說中Oberlaa的蛋糕,只希望以後能多挪出下午茶時間,享受一些甜食囉。
愛美女生必知的旅遊禁忌 Better not to make-up in public
在台灣,女生在公開場所,像是路上、街上甚至上班族在捷運上化妝和補妝,是很正常的事。
美國我不清楚,但是在歐洲公眾補妝和化妝,可是一件不禮貌的事,也暗指著特殊行業的意思,當地人是這樣跟我們說的。
出國前,我一直很常看跟旅遊相關的談話節目,其中一位來賓也有講到這個禁忌。果然,我觀察這近一年在國外的女生,頂多在車上補個護脣膏,沒有人會在外面拿著粉餅或口紅在公眾場所補妝,如果要補妝的話也都只會到化妝室去。
但不知情的人總是會發生尷尬的事,之前去旅行,其中有幾位朋友來不及在民宿完妝出門,在火車上大喇喇地化妝。當時車上超多人的,旁邊一桌的人們一直用很詭異德眼神看著她們,我真不好意跟她們說這樣會被當作「特種行業」,只說這樣不禮貌。
畢竟好好的亞洲女生,在外面化妝而被外國人用異樣眼光看,還挺冤枉的。所以囉,要來歐洲玩的女生們,除非不在意被誤解,那就可要注意囉!
德語中高級課程 German C1 Course
-This picture is belong to Universität Wien-
倒數27天全新開始。
學期結束,即將離開維也納的最後一個月,奧地利我也幾乎都玩遍了。與其這麼早回台灣,最後我還是乖乖選擇報了語言班,讓自己的德文再更上一層樓吧,不要在維也納留下遺憾而離開。
維也納大學所附設的語言班級數總共有七級,我終於到了第六級C1中高級的程度,這個層級的話,就不再像之前只侷限於文法或聽說讀寫方面,而是分成四個領域: 語言學,商學,文化跟文學。
如何申請大學入學許可?先要有 Niveau C1語言資格
也就是說,課程結束若順利拿到證書,這張證書就可以抵維也納大學的語言入學考試,直接申請大學。這些領域之中,我只對文化感興趣,這的確是很有趣的課程。
最後一個月,認識了一位可愛的好朋友:
平常上課中間休息的時候,我覺得大家的德文都不錯耶,我也沒有被歧視的感覺,大家開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聊起來,法國來的Gregory跟我說一句中文,可是我都聽不懂,他說他以前有認識從台灣來的朋友。然後從以色列來的Radmila也跟著說她也有朋友是日本人,這樣的感覺真好。
最後要離開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女生走在我前面,她的穿著以及整體看其來都好有氣質,只是剛剛在課堂上或休息期間她的話很少。我上前問她要不要一起去吃Mensa,她說她也不知道等一下要做什麼,因此很爽朗地答應我的邀請。
我很喜歡這間AAI-Mensa,份量很多又便宜,我們坐在Mensa外頭的露天座椅上享用午餐。這位來荷蘭的女生叫做Kitty,這個名字很可愛,馬上讓人會聯想起Hello Kitty,乍聽之下會以為是小名,不過再三確認之下,這是她真正的名字。
其實Kitty很健談,她在大學是主修戲劇學,然後她打工的地點竟然是在歌劇院裡,她說她畢業之後想要在歌劇院裡工作,哇~果然是在國外有這樣的環境,如果是在台灣,真的很難讓人做成聯想。很巧的是,她目前住的宿舍竟然是我曾經嚮往,而且只跟我的Pfeilgasse隔兩條街的Tigergasse,坐J電車的話只隔一站。
聊阿聊的,我的午餐都快吃完了,Kitty根本吃不到1/2,拼命狂灌芬汽水,她說天氣很熱,她沒有食慾,這讓通常要吃三餐的我,開始起了些疑惑,這樣的天氣還好吧?!是外國人都這樣嗎?總之,今天很高興認識了個新朋友Kitty。
我們一起去小酒館吧! Gemma zum Heuriger!
Gemma zum Heuriger! 意思是「我們一起去小酒館吧!」Heuriger指的是維也納的新釀酒館,gemma(奧地利方言)= gehen wir (德文)。我來到奧地利快一年了,仍然只懂一丁點方言,也還真的不喜歡學方言。
Kurt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老師,他的不重視鑽研文法教學法,而是相當強調口說,大家每天在課堂上都要一直說話,真是深得同學們的心。今天才不過第三天課程,Kurt就邀大家晚上一起到Grinzing的Heurger品嘗白酒,Grinzing一帶的新釀酒館我就不再多介紹,這裡是滿多觀光客以及當地人會來小酌一杯的地方。
現在歐洲已經邁入夏令時季,晚上七點天還是亮的,一般要到八、九點之後天空才會開始昏暗下來。Kurt以及一些同學早已經到了,我們先跟Radmila聊起來,不久Kurt跟大家介紹他身旁的法國小美女Isabelle,她是Kurt的家教學生,雖然跟我們不同班,不過還是跟著Kurt一起來玩。
大家一聽到她是A3的班都嚇到了,因為她的德語講的真的很溜,雖然帶有一些法國腔跟美國腔,口說程度不比我們班差。一問之下,原來他爹地是奧地利人,媽咪是法國人,她小時候還沒搬去法國之前,都是講德語,長大之後就沒再碰了。就在不久前,她又再度聽到德語,覺得其實並不陌生阿,才開始決定要好好學她的母語,只是她的文法一蹋糊塗,所以才請Kurt當她的家教。
大家一起從Schottentor坐上37號電車前往Grinzing,約半小時之久才到目的地,走了一些蜿蜒的小路,終於到了Kurt推薦的小酒館。我們坐在已經定位好的露天座椅上,在等待白酒的期間,我們幾個又聊起來。
坐在我們對面的是Matta,一位很慈祥的中年婦女,一問之下,原來她是來自捷克的德文老師,她的德語講得超級棒。我們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德文已經那麼好了還要來上課? 她說,她每年暑假都會申請來維也納上語言班,而且已經好多年了,這應該是所謂的在職進修吧。
高級班她也已經上了幾次,不過她最喜歡的還是中高級班,因為比高級班有趣。原來第七級的高級班是屬於比較專研的那一種,但如果能夠到那程度,也真的很厲害了。
Isabelle真的一點都不像是19歲的女生,雖然也沒小我多少,不過我覺得她講話真的好成熟,從老到年輕人,跟誰都可以聊。過了不久,人群漸漸湧進露天小酒館,穿著傳統服飾的女侍者來來回回地穿梭著,一旁也開始有人用手風琴演奏愉悅的鄉村曲風,身體左右搖擺的同時小酌一杯,也是一種享受呢。
再晚一點,Kurt的那些老師級的朋友也來了,他們大人自成一桌哈哈大笑,我真的覺得他們的生活是很快樂,是很懂得享受的,不會輕易就將壓力這兩個字寫在臉上。
Ines那一群沒有待很久就先走了,我們幾個則是待到最後,,約十點半才緩緩離開。回途的路上我終於有機會跟Kurt聊天,他真像個和藹又有紳士風度的伯伯,跟他談話會無意間學到很多東西,接下來的三個多禮拜都是美好的回憶。
更多維也納旅遊景點 (More about Vienna/ Wien),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Spring Looks | Vienna | Austria
Christkindlmarkt |Vienna Christmas Market | Austria
Birthday in Vienna | Christmas Market Trip | Austria
Chillin in Autumn Vienna | Austria
Summer Romantic Vienna | Austria
Vienna to London | To-Do-List |Spring UK
Back to Vienna| PLACHUTTA|Austria
更多維也納旅遊景點 (More about Austria/ Österreich),延伸閱讀 Related Posts:
Designer Outlet Parndorf | Austria
Bad Blumau |Summer Dream|Austria
Baden |Summer Day Trip|Austria
Sunset in Bregenz |Bodensee | Austria
Summer Innsbruck – Achensee – Zillertal |Austria
Eisenstadt – Rust – Mörbisch|Neusiedlersee|Austria
Spring in Graz |Klagenfurt – Velden – Villach|Austria
Großglockner Hochalpenstraße | Zell am See|Klamm|Austria
St.Gilgen – Bad Ischl – St.Wolfgang |Austria
Gmunden to Hallstatt | Austria
Snow Innsbruck|Salzurg| Amazing Alpan Trip|Austria
Melk Stift|Wachau Boat Trip | Austria
Love,
Copyright © GWANMIA,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文創作,版權所有)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